-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高效菌株筛选探究
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高效菌株筛选探究摘要:从多年种植水稻的田块内取土样,从中分离得到3个细菌菌株,分别编号T-1、T-2、T-3。通过采用对峙法,用这三个细菌菌株及Px对水稻纹枯病菌做室内拮抗试验,以B-908为对照。发现T-2、T-3、Px拮抗效果较好,T-1拮抗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拮抗带;筛选
中图分类号:S43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43-1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基的制备 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10-20g、琼胶17-20g、蒸馏水1000ml;肉汁冻培养基(NA):牛肉浸膏3g、酵母浸膏1g、蛋白胨5g、葡萄糖10g、琼胶15g、蒸馏水1000ml;肉汁冻培养液:牛肉浸膏1.5g、酵母浸膏0.5g、蛋白胨2.5g、葡萄糖5g、蒸馏水500ml。
1.2 拮抗细菌的分离、纯化 从多年种植水稻的田块中取土样,称10g土壤直接放入盛有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内,振荡10min。制成10-10、10-11、10-12的稀释液。吸取稀释液1ml,加入灭菌的培养皿中。同一样品连续取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三次重复。待样品都加入培养皿后,分别注入预先溶化并冷却至45-50℃的NA培养基约18-20ml,使样品和培养基充分均匀混合。接种好的培养皿,倒过来放入30-32℃温箱中培养2-3天。用接种针将孤立的单菌落挑出,移接到试管斜面上。将分离所得的原始培养物,用无菌水做成稀薄的菌类悬浮液,按上述混菌法操作进行平板分离。直至在平板上不再出现异样菌落时,转移到试管斜面(NA)上,4℃保存。生防细菌B-908、Px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
1.3 水稻纹枯病菌培养、纯化、分离 从稻田内采集带病植株体,将病健分界处剪成0.5cm的方块,用漂白粉溶液消毒2-3min,再用无菌水清洗。将材料放入倒好的PDA平板上25℃恒温培养48-72h;纯化。挑选较纯化的水稻纹枯病菌,在菌落边缘连同培养基切取1cm的单个菌丝,转移到PDA平板上培养直至纯化,转移到试管斜面(PDA)上,4℃下保存。
1.4 PDA平板拮抗试验 对已分离纯化的水稻纹枯病菌进行扩繁,挑取供试细菌放入肉汁冻培养液中,将装有肉汁冻培养液的三角瓶放入振荡培养箱,28℃,75r/min恒温振荡培养36-48h。将灭过菌的滤纸条浸入细菌悬浮液,取出放置PDA平板的一端。将扩繁好的水稻纹枯病病菌用解剖刀带培养基切下,放置在PDA平板的另一端,每个重复取四点,每隔一日测量一次,直至两菌落中间距离相对稳定。重复试验,验证供试菌株T-1、T-2、T-3、B-908、Px的拮抗作用的稳定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拮抗细菌对病菌的拮抗作用 从分离的细菌菌株中挑选T-1、T-2、T-3菌株及B-908、Px进行拮抗作用测定。采用对峙法培养的水稻纹枯病菌和供试菌株在培养2天后,第一次测量时中间有明显拮抗带,水稻纹枯病菌菌丝有向PDA平板另一端生长的趋势,水稻纹枯病菌条朝向拮抗细菌的一端生长势明显弱于另一端。供试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二次测定时水稻纹枯病菌生长势与上同,拮抗带距离有所缩短,但T-1菌株与水稻纹枯病菌丝距离缩短较大,有的部位细菌菌落已与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相接触。最后一次测量与上一次情况基本相同,距离稍微缩短,T-1菌株菌落与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在一起,对重复的试验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测量,结论基本一致。两次重复试验两菌落带中间距离见表1。
2.2 数据分析 在两组重复的试验中发现T-1菌株在拮抗试验中出现细菌菌落与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将T-1、T-2、T-3、Px及对照的拮抗带平均距离列表2,拮抗试验的显著性分析列于表3。通过表可以看出:T-3、T-2拮抗带距离极显著高于CK(B-908),Px拮抗带距离极显著高于T-3、T-2。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生防菌B-908在对峙培养时生长速度快于其他菌株,同时呈包围水稻纹枯病菌的生长势。其生长势旺、生长速度快,这些特点是其他菌株所不具备的。Px、T-2、T-3、B-908拮抗作用依次递减,T-1的拮抗作用结果不显著,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作用不稳定。
3 讨论
本研究取得初步结果,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对挑选的3个细菌菌株的拮抗作用测定,找到2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的菌株。经试验测定,今后应对室内试验效果较好的拮抗细菌菌株进行鉴定,以便在大田生产中对水稻纹枯病进行生物防治奠定基础。并且应继续从稻田土壤中分离出更多菌株,对其做拮抗试验,选出拮抗作用好的高效菌株。
作者简介:谭忠玲(1980-),女,汉族,本科学历,黑龙江省兴凯湖农场植保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