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流相储集岩体流动单元划分及空间分布规律
河流相储集岩体流动单元划分及空间分布规律摘 要: 本文通过埕岛馆上段河流相储集岩流动单元划分研究,建立了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剖面组合模式,揭示了不同流动单元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油藏油水井部署及注采井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河流相储集岩; 流动单元; 组合模式; 空间分布规律; 埕岛馆上段
中图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040-02
储集层流动单元是指在侧向和垂向上连续的具有相同影响流体流动特征参数的储集岩体。在同一流动单元内部,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相同(似),储集层表现为均质特征;不同种流动单元间岩性、物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以埕岛馆上段河流储集层为例,应用储层质量指数、流动带指数,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了三类流动单元,并研究了三类流动单元的空间组合模式和空间分布规律,在生产应用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流动单元划分
埕岛馆上段属河流相沉积的疏松高渗透砂岩油藏,油砂体面积小而零散,横向变化大,连通差,河道砂体呈弯曲带状分布,废弃河道砂体呈透镜状分布。主要含油层位Ng1+2~Ng5砂层组23个小层58个砂体,利用Kozeny-Carman方程,从该区测井二次解释结果的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参数出发,计算了表征岩石物性特征的新的参数--储层质量指数、流动带指数、含砂率,编制单砂体和流动单元层的岩石物理参数表,然后,进行聚类,划分出3种流动单元(表1)。
式中:K为渗透率(10-3um2); φe为有效孔隙度(小数);Fs为孔隙形状系数;Sgv为单位颗粒体积的表面积;τ为孔隙介质的迂曲度;
A类流动单元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渗透率在1837.6-10878×10-3μm2之间,平均为6950.5×10-3μm2,孔隙度在31.2-38.0%之间,平均36.9%,孔隙结构属大孔粗喉结构和大孔中喉结构,孔隙连通性好,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隙。
B类流动单元以中砂岩、细砂岩为主,渗透率在30.1-4422.8×10-3μm2之间,平均1666.4×10-3μm2,孔隙度在28.5-38%之间,平均35.3%,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孔隙间以缩颈型喉道、片状喉道相连,连通性较好。
C类流动单元以粉细砂岩为主,部分含泥砾砂岩,渗透率在46.1-1552.3×10-3μm2之间,平均为799.0×10-3μm2,孔隙度在10.0-37.8%之间,平均31.1%。孔隙结构以小孔细喉为主。
二、流动单元剖面组合模式
流动单元的组合主要分为两类:复合和联合。所谓流动单元的复合是指不同时期的流动单元在垂向上的叠加或侧向上叠置,根据上下流动单元的类型,可以分为同类复合和异类复合。同类复合是指上下两个流动单元的类型相同,异类复合是上下两个流动单元的类型不同。流动单元的联合是指同一时期内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在侧向上的连接,形成一个大的连通体。
埕岛馆上段曲流河相流动单元剖面组合模式(图1)有:
①顺河道方向流动单元联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A_A或A_B的边滩-边滩组合,二是B_C的边滩-边滩或边滩-河道充填组合。
②切河道方向流动单元联合,包括四种情况,一是A_C的边滩-河道充填组合,二是B_C的边滩-边滩组合,三是C_B的河漫沼泽-边滩组合,四是C_C的河漫沼泽-边滩或决口扇-边滩组合。
③流动单元复合,包括三种情况,一是C_A(B)的河漫沼泽-边滩或河道充填-边滩组合,二是B(C)_A的边滩-边滩组合,三是C_B(C)的河道充填-河道充填或河漫沼泽-河漫沼泽组合。
三、流动单元空间分布规律
(一)流动单元剖面分布规律
埕岛馆陶组沉积时期地形平缓,由辫状河沉积向曲流河沉积过渡,沉积物粒度细,河流沉积以侧向加积为主,横向上沉积厚度较稳定。
馆上段1+2~5砂组曲流河沉积砂体流动单元在剖面分布情况(图2):
1. A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边滩砂体上,部分河道充填砂体底部有分布。
2. B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河道充填砂体和一些边滩砂体。
3. C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河漫沼泽等河道边缘相和废弃河道微相砂体。
4. 好的流动单元往往分布在砂体的下部,向上变差。
5. 流动单元在垂向上复合绝大所数表现为相近两种复合,即要么是AB、要么是BC或ABC,很少有AC垂向复合。
6. 厚层边滩等电性特征较好的砂体也大量分布差流动单元。
(二)流动单元平面分布规律
馆上段不同单元的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渗流能力和岩石物理特征(图3)。
A类流动单元较少,仅占全区的11.7%,多分布于河道的中心部位即边滩微相上,孔渗性好,呈土豆状或窄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注册测绘师法律法规重点记忆手册.pdf
- 玻璃雨棚施工方案.docx VIP
-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沪教牛津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沪教牛津版Module4测试卷.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度甘肃省合作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一次函数)汇编专项测试练习题(解析版).docx
- (初中数学)典型中考数学动点问题试题专题复习讲解汇总.doc VIP
- 护理读书的报告范文的共篇.doc VIP
- 沪教牛津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沪教牛津版期末测试卷.docx VIP
- 国家开放大学《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章节测试参考答案.pdf
-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2025年初三最后一考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