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牛营滑坡形成机理及整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牛营滑坡形成机理及整治

牛营滑坡形成机理及整治摘要:本文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理,介绍了治水、减重及抗滑桩等综合治理手段,并对深挖方路段的施工方法做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抗滑桩 中图分类号:U455.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065-02 一、工程概况 牛营滑坡位于宁夏泾源县牛营村北侧、即固原―沿川子高速公路第A13合同段、路线桩号K174+775-K175+240,路线由北向南布设。 该段施工前为土山,为深挖方路段,最大挖深约24m,施工过程中,大规模的开挖形成高大临空面,由于未及时支护加上雨水的影响,岩土体失去稳定的支撑而变形,K174+970-K175+100段左侧岩土体由东向西滑塌,属于工程滑坡。 二、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本段处于六盘山山脉东麓,为低山区,地形复杂,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工程难度较大。滑坡区为黄土低山,山势为中间低、东西两侧渐高,原始地面自然坡度约10-15°,路线从中部垭口通过,海拔高度1990-2050m。所处梁峁坡地,一般为阶梯状旱地,土地贫瘠,种植小麦、燕麦、胡麻、苜蓿等,产量低。 2.2地层岩性 工程区地形起伏大,表层为黄土状土覆盖,基岩出露较少。总体上基岩向西缓倾,倾角5°左右。 ①黄土(或黄土状土):Q4al 沿线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梁岗顶部,厚度3.0-4.0m,灰黄色为主,结构松散,稍湿-潮湿。 ②低液限粉土:Q4al工程区内窝状分布,厚度2.0-3.5m,最厚可达10m,暗灰色,松散-稍密状态,潮湿-饱和。该层富含有机质,从已开挖的断面可见树枝、树根、叶片,最大直径15-20cm;并见有螺壳,开挖时散发出“沼气”,具有静水环境中沉积的特征。 ③全风化泥岩:E2S褐红色,原岩结构完全破坏,岩芯破碎,大多呈土状。厚度4.0-14.0m。具有弱膨胀性。 ④全风化砂岩:E2S 褐红色,原岩结构完全破坏,岩芯破碎成散状,饱和,密实。厚度约2.2m。 ⑤强风化泥岩:E2S 褐红色,原岩结构部分破坏,有完整岩芯,部分破碎,潮湿,硬塑-半坚硬。厚度约7.0-8.0m。 ⑥强风化砂岩:E2S 灰白色,岩芯短柱状,扰动后易碎不易散,潮湿,密实。 ⑦强风化泥质砂岩:E2S 褐黄色、原岩结构部分破坏,扰动后易碎易散,潮湿-饱和,密实。 ⑧弱风化泥岩:E2S 褐红色,原岩结构较完整,岩芯长柱状,部分破碎,潮湿,半坚硬。单轴抗压强度1.26MPa,极软岩 。 ⑨弱风化砂质泥岩:E2S 褐红色,原岩结构较完整,岩芯短―长柱状,潮湿,半坚硬。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中生代时期,形成了走廊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河湖相碎屑岩地层。燕山运动,走廊内陆盆地整体抬升,形成了六盘山等褶皱带,山间小盆地陆续接受第三纪河湖相沉积。 本路段位于六盘山东麓断裂带的东侧,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对应地震烈度为Ⅷ度。 2.4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体位于黄土低山,路线从垭口经过,垭口东西两侧渐高。北部的大红沟、南部的牛营河,其河床均低于滑坡区基底30-50m。因此,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渗入补给,赋存于土层的孔隙中。受地貌因素控制,富积地下水会沿基岩面渗透排泄。据勘探期间观测,地下水位为5.5-16m。 根据勘探结果,表层黄土状土孔隙发育,自然降水后很快下渗;灰色粉土中含有朽木、螺壳、有机物,微具嗅味,具有在静水环境中缓慢沉积的特征,推测该滑坡处曾经是一个湖沼。 农田浇灌方式依靠自然降水,属于靠天吃饭。每年的6―9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 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在路基左侧边坡开挖出露的泥岩面上,可看到几处渗水。按照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主要属于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水。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其PH值为7.81,SO42-含量为158.97mg/l,Cl-含量为1.65mg/l。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水质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三、滑坡分析 3.1滑坡规模、特征 工程区在滑坡发生之前已经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分4级平台,开挖最深处约24m,2、3级坡面已砌护坡面墙。6月份,下了几场大雨,引发了滑坡产生。为了避免发生更大的滑动,在专家的指导下,用土方回填压实至1级平台,形成反压护道,经观测,已趋于极限稳定。 该滑坡体呈马蹄形,前缘宽约200m,后缘宽约100m,长约130 m。主要分布于K174+950-175+120段,其中K175+000-K17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