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肇源县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肇源县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肇源县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稻瘟病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也严重水稻的品质,它已成为发展水稻产业的一大制约因素。笔者从品种、气候、施肥、灌水、密度等方面,总结出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便在水稻生产中防治稻瘟病做参考。 关键词:稻瘟病;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84-1 肇源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属第一积温带,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松嫩两江流经我县,发展水稻生产得天独厚。每年种植面积50万亩,占全部播种面积25%。近几年,随着优质水稻品种推广,水稻稻瘟病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它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也严重水稻的品质,并且已成为发展水稻产业的一大制约因素。笔者根据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便在生产上做参考。 1 稻瘟病的发生原因 1.1 气候条件较适宜 稻瘟病在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和多雾、多露气象条件下易发病。在抽穗、灌浆乳熟期,气温降至20℃以下持续时间达1周左右,水稻抗病能力降低,容易发生穗颈瘟。2009年该病在我县严重,其原因之一就是今年的气候条件特殊,前期少雨、干旱,而在7、8月份,降水偏多,并且连阴雨天气较多,田间湿度大,而水稻已进入孕穗期,其抗病性减弱,这样就加大了稻瘟病的流行。 1.2 施肥比例不合理 偏施、迟施氮肥造成稻株徒长、茎叶幼嫩,有利于病菌的侵入与诱发稻瘟病。2009年在肇源镇兴安村实际调查表明,相同地块相邻的两个农户,种植相同的品种由于氮肥的施用量不同,施氮肥偏多的水稻发病重,相反施氮肥少的水田,水稻发病轻。 1.3 品种抗病性不强 2009年从调查的统计数据看,稻瘟病严重的品种大多是本身抗病性差的品种,也有的品种原来抗病性强,但由于种植多年发生混杂退化,没有及时提纯复壮而抗病性减弱的品种。 1.4 灌溉水不同 研究表明采用江水灌溉的发病率重于电井水灌溉。根据对民意、新站等乡镇调查,采用江水灌溉,发病地块发病率达45%以上。而水田全部抽取地下水灌溉,仅零星发病。 1.5 稻田长期淹水 长期淹水、排水不良田块,水稻根系发育差,稻株抗病力弱,易发病。如肇源镇友谊村,一农户水田,相邻两个池子,栽培措施完全相同,一个排水良好,另一个池子水深排不出去水,结果水深的池子发病率达47%,而排水良好的池子发病率仅11%。 1.6 栽培密度过大 栽培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差,水稻易发病害。发病率随栽培密度增加而加重。研究表明,密度为29万株/亩的田块发病率5%;密度为32万株/亩的田块发病率18%、密度为35万株/亩的田块发病率35%。 2 防治对策 2.1 合理品种布局 对于发病重的地块,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是预防稻瘟病最经济有效方法;同一个村或一个区域避免同一品种大面积连片种植,实行合理的品种搭配,有利于延长品种的抗病性和防止稻瘟病暴发流行。 2.2 测土配方施肥 通过取土化验,掌握土壤基础养分含量,再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和田间试验,确定最佳施肥量和施肥结构,最后配制配方肥,科学指导施肥。尤其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加磷钾肥,增施硅肥,以提高对稻瘟病的抵抗力。 2.3 科学管水 花达水插秧,插秧后至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层,扶苗护苗。有效分蘖期灌3cm浅水层,利用薄水层增温促孽。孕穗至抽穗前,灌4-6cm活水,减数分裂期(抽穗前15-18天)如遇17℃以下低温灌15-20cm深水护胎,井灌水田需晒水,避免人为冷害。抽穗后实行间歇灌溉,蜡熟期采取干湿交替灌溉,黄熟末期开始排水,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正常田块和漏水田可适当晚排,做到以水养根,以根保叶,增加后期光合产物,提高稻谷品质。 2.4 合理密植 栽培密度应根据水稻品种、土壤质地和肥力等因素而定。坚持早熟宜密,晚熟宜稀;粘重、瘦薄、通透性差的水田偏密 ,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土壤,密度偏稀。就目前我县栽培的品种看。每亩有效株数不要超过32万株。 2.5 药剂防治 对于叶瘟未发病地块,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20g;40%稻瘟灵乳油每亩用量130ml;或25%咪鲜胺乳油,每亩用量100ml,或1000亿活枯草芽孢杆菌/克可湿性粉剂每亩10g,对水20kg,均匀喷雾进行预防。对于叶瘟发生初期地块,可主要选用治疗效果较好的40%稻瘟灵乳油,每亩用量130ml;或25%咪鲜胺乳油,每亩用量100ml,对水20kg,均匀喷雾。穗颈瘟应以药剂预防为主,在水稻始穗期(7月25日左右)、齐穗期(8月10号左右)各喷1次药。使用药剂为75%三环唑可湿性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