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袋栽平菇在生产中经常出现问题及防治方法.doc

袋栽平菇在生产中经常出现问题及防治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袋栽平菇在生产中经常出现问题及防治方法

袋栽平菇在生产中经常出现问题及防治方法摘要:平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群众欢迎的高档蔬菜。它的栽培方法简单,生长期短,栽培场地多样,材料广,成本低、产量高、见效快,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文章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袋栽平菇在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袋栽平菇;生产问题;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111-2 近几年袋栽平菇在普兰店市蓬勃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有不少菇农在栽培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造成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菇农的积极性。现将袋栽平菇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介绍如下。 1 菌袋发黄,菌丝萎缩 1.1 产生原因 栽培期气温高,棚上覆盖的草帘等过薄,料温长时间超过35℃;培养料发酵不彻底,播种后继续升温发酵;培养料内带入或栽培场地发生螨类。 1.2 防治措施 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场地应尽可能选在有遮荫处,菌袋堆积的层数控制在3-4层以内,菇棚上草帘等遮光覆盖物要厚一点;发酵质量要达到要求;培养料在播前要进行杀虫处理;菇棚在菌袋进入的前一天要喷药杀虫。 2 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菌缓慢 2.1 产生原因 添加过量的尿素而产生氨气,抑制了平菇菌丝生长;培养料水份过多或水质差,导致杂菌污染,抑制平菇菌丝生长;菌种老化或菌龄不足或菌种不纯。 2.2 防治措施 除少数情况外,尿素的添加量应控制在0.5%以内;培养料含水量应灵活掌握;水质要清洁;选择种性纯,菌丝生长健壮,菌龄适宜的菌种。 3 菌丝封面后,霉菌从料内向两头生长 3.1 产生原因 棉籽壳在存放期已局部结块霉变或培养料中加有易感霉菌的麸皮、米糠等;培养料添加的过磷酸钙结块未过筛,又超过2%,导致培养料过酸,或水质pH值小于5.5,引起霉菌生长;在同一场地连年栽培。 3.2 防治措施 棉籽壳等原料在配制培养料前需曝晒2-3天;培养料中添加过磷酸钙量控制在2%以内,并碾碎过筛;注意水质;如用老菇房栽培,要加强消毒、灭菌工作。 4 发菌后期吃料缓慢,迟迟发不满 4.1 产生原因 菌袋两头扎死,没有通气孔,袋内有害气体集聚过多,抑制平菇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过高,发生酸变;发菌后期遇低温天气,没有采取升温措施;培养料质量差,或装袋过紧、过松。 4.2 防治措施 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料的粗细、长短要合理搭配,以增加通气量,防止酸变;控制菌袋的长度;遇低温天气,采取升温措施;培养料营养要丰富。 5 菌丝已发透,但稀疏不紧密 5.1 产生原因 菌种老化,生活力弱;高温使菌丝受灼伤;培养料质量差。 5.2 防治措施 选用优良菌种;防止高温灼伤菌丝;注意培养料的质量。 6 菌丝未发透即零星出菇 6.1 产生原因 菌种用量太大,老菌块出菇;袋口打开过早;低温期太长,湿度偏大。 6.2 防治措施 菌种使用量控制在20%以内,将菌种掰成蚕豆大小;低温期要采取升温措施;待菌丝发满后,再打开袋口进行出菇管理。 7 菌丝发好后不出菇 7.1 产生原因 料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皮;昼夜温差过小,缺少温差刺激或通风不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光线太强或太暗;菌种选择不当;培养料C/N比不当,不利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7.2 防治措施 根据栽培季节,选用适宜品种;进行搔菌,即用干净的刀在菌袋的两端对培养料划几道口子;采用早晚通风等措施加大温差;加强通风换气,供给新鲜空气,给予微弱的散射光刺激。 8 小菇大批死亡 8.1 产生原因 原基形成后,遇持续高温,致使菌盖逐渐枯萎;培养料过干,空气相对湿度低,幼蕾形成后,很快就展开菇盖,不久就枯萎死亡,通风不良,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幼菇缺氧发生畸变,严重时相继死亡;盼菇心切,调水失控,在菇体幼小时,往往错用“重喷出菇水”的方法,造成幼菇水肿、变黄腐烂死亡;菇体很小时喷高浓度的营养液。 8.2 防治措施 出菇期气温过高,要采取降温措施,不能长时间超过30℃;喷水要掌握少、细、勤、匀的原则,切忌向菇体直接喷水;加强通风换气,并注意通风要均匀、多向,切忌大风天大通风;喷营养液的浓度要适宜。 9 烧菌 9.1 产生原因 菌袋堆叠过高过密,未及时翻堆;培养场所温度过高或通气不良。 9.2 防治对策 高温天气,应松散直立放置,待袋温稳定后再堆叠;培养场所应注意通风换气、降温。 10 培养料酸败发臭、杂菌污染严重 10.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