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教养实践现状调研
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教养实践现状调研摘 要: 留守儿童是当今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多达58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28%。2009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全国约45.1%的农村留守儿童“感到心里孤单”,三成以上孩子出现了生理与心理问题,一些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留守儿童; 教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 D6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015-02
如何把留守儿童教育好、培养好,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难题。为准确把握我国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教养实践的情况,我们到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县)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当前重庆石柱县留守儿童教养的现状
目前,石柱县有留守儿童35011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44.86%。其中,父母均外出的占65.95%,隔代监护的占60.6%,监护人不识字的占19.13%。对石柱县冷水镇小学留守儿童进行的抽样体检结果显示:体重达标率不到15%,身高达标率不到6%,贫血患病率高达43%,患感冒、腹泻等疾病的机率也明显高于其它儿童。显然,农民工抛家弃子长年在外打工,虽然挣到了一定的钱财,却因疏忽了孩子成长带来的问题严重。
(一)隔代教育现象普遍。由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多由祖辈照顾,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留守儿童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理的占60.6%,由其他亲人或亲戚监护、管理的占39.4%;一年与父母见面一次的占64%,二年与父母见面一次的占17%,三年及以上与父母见面一次的占19%。
(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据调查,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好的占18%,一般的占49%,较差的占33%。最突出表现在挑食挑穿、贪吃贪玩、乱花钱、不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打架斗殴、抽烟、行为偏激等。他们在家时,看电视的占60%;自由玩耍的占29%;中学生中偶尔喝酒的占14%;与他人发生矛盾选择容忍方式解决的占21%;生病不吃药,顺其自然好的占26%;打电话或写信给父母的占23%;帮家里做家务的仅占47%。
(三)心理状况使人担忧。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据调查,留守儿童不爱讲话,性格内向孤僻的占24%;遇不开心的事与同伴讲的占56%,向老师讲的占21%,向监护人讲的占13%,不讲出来,憋在心里的占10%。
二、对当前留守儿童教养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基本的亲情缺失,代理家长重吃穿轻性情培养与心理教育。90%的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监护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发生安全事故。重吃穿轻性情培养,重身体轻心理教育的现象,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监护人只管孩子吃饱穿暖,缺乏智力开发。从小学和中学的学生来看,祖辈监护人或亲友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一定的感情差距,很难实现在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在留守儿童中信赖度不高、亲和力不强。留守儿童中隔代寄养的,他们备受祖父母的关心,个性放纵,性格偏激;社会关系寄养的,普遍与家庭成员相处不融洽,极易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常常猜测误解。这些因素,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有的性格暴躁,有的郁郁寡欢,有的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情绪波动大,心理承受力差,容易形成愤世嫉俗的不健康心理。
(二)父母的愧疚心理,导致了部分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一是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爱,逐渐形成留守儿童“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缺乏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由于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自由散漫,充分利用父母的愧疚心理放纵自己。三是许多留守儿童父母无法管,临时监护人又管不了,致使许多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常有逃学、早恋、抽烟、喝酒、说谎打架、进网吧和游戏厅等现象发生。
(三)家校的沟通不够,影响了广大的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成长。留守儿童理应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爱,但监护人一般只对留守儿童的吃住、安全负责,关注学习情况的甚少,且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和能力较差,有的甚至产生了回避家校沟通现象,造成留守儿童在校时有学校的管理,课后缺乏督促辅导,学习上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