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棉花供需 先从统计做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调控棉花供需 先从统计做起

调控棉花供需 先从统计做起2009年12月1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暨中国色织行业协会三届八次理事会在清远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集中反映了企业面临的原料、能源等困难。其中,“避免棉价大起大落”的呼声最为集中和迫切,一些无奈的企业老总们甚至发出了“不解决棉花问题,行业发展没有出路”的感叹。困扰行业多年的棉花问题,解决起来为什么这么难?棉价波动:纺企的切肤之痛 2009年,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棉纺行业又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棉价大涨。从9月进入新棉采摘季以来,棉花价格涨幅近2千元。至11月底,国内328级棉现货价格均价已达14758元/吨。而在一年前,这一价格仅为11126元/吨,郑交所棉花期货价格则只有10080元/吨,一年来棉价涨幅近50%。 大涨的棉价使得原本就订单减少、利润空间有限的棉纺企业雪上加霜。金融危机后市场刚刚有些起色,先期签订的低棉价下的出口订单不能更改而出现亏损,获得了一丝喘息的棉纺企业又一次面临困境。面对当前高涨的棉价,棉纺企业更不希望看到棉价很快过度下跌。因为随着市场需求转暖以及棉价上涨的影响,进入11月份以及随着圣诞节的来临,出口欧洲的纺织品订单明显增多,目前棉纱的价格已开始缓慢增长。如果当前棉价快速下跌,纱线及后道产品价格也将迅速回落,使得企业再次陷入“高价买,低价卖”的境地。因此,棉价不管是大起还是大落,对棉纺企业来说,都是“切肤之痛”。 造成这一轮棉价上涨的原因很多,首当其冲的原因便是新棉减产的预期。农业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2009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7,592万亩,同比减少1,000万亩左右,减幅10%以上,全国棉花总产量为700万吨左右,将较上年度下降12.4%,这是2000年以来棉花产量的最大降幅。我国是棉纺生产大国,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纺织产业用棉量已超千万吨,国家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棉花填补用棉缺口。企业视棉花为“战略资源”,生产、利润皆受制于棉花,也因此棉花的“产不足需”成为长期悬在棉纺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此次“减产”的信号无疑牵动了市场十分敏感的神经。再加上2009年新疆棉发运困难,多环节补库和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影响,以及美元走低的外汇市场因素等等,造成棉价不断走高。11月20日。国家第三批抛储棉终于开售,但之前20天的间断加剧了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因此,抛储前两天,棉价屡创新高。 调控政策:千呼万唤始出来 对于这一轮棉花价格上涨的趋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早在2009年4月就做出了判断并作了大量工作。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棉制品需求下降导致2008年下半年棉花价格下跌,国家为稳定棉花价格,维护棉农利益,在2009年实施了三次大规模收储。在棉纱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棉价从2月至4月初上涨了10%,收储造成的资源紧张成为棉价上涨的直接原因。为此,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根据棉花市场及企业要求,起草了《关于尽快投放国储棉和发放进口棉花配额意见》的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相关部门。5月22日,国家发布公告开始抛售储备棉以保障纺企用棉需求。 进入第四季度,棉花原料价格继续大幅上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10~11月间先后三次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了反映关于棉花原料供应问题的报告。11月25日,由于第三批国储棉抛售价格大幅攀升,疆棉外运困难加剧,协会紧急召开企业座谈会,并形成《关于请求协调棉花原料供应的紧急报告》,提出增加抛售储备棉量、尽快发放棉花进口配额、协调增加出疆棉运力、对汽车运棉提供补贴、调查实际棉花需求等多项建议。 在各方努力下,12月中旬我国抛售储备棉花以每天2万吨左右的速度进行,已经完成总量的七成左右。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将尽快发放足量棉花进口配额。同时,为解决新疆棉运输问题,发改委、工信部已协调铁道部对重点企业优先安排运输能力。这些举措对稳定棉价起到了重要作用,部分缓解了企业的压力。应该说,政府有关部门、棉纺协会等各方为解决棉花价格问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对我国广大的棉纺企业来说,最需要的不是“亡羊补牢”,而是市场的成熟透明、棉价的长期稳定。 供需矛盾:棉产业链上的经年顽疾 市场是反映供需平衡状况的晴雨表,价格的大幅波动不是市场本身的错误,而是反映出棉花的供需矛盾远未解决。几年来,棉纺企业已经经历过多次大幅度的棉价波动,本来就利润薄得象纸,每一次棉价波动都如同雪上加霜。但用棉企业也只是中国棉产业链条上的一环,在这个链条上,棉纺企业的利益与棉农利益息息相关,棉纺企业深受其苦的时候,中国棉农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国内棉价波动的同时,中国棉花生产也一直没有逃出剧烈波动的怪圈,且波动周期缩短,频率快。2000年以来,棉花种植面积年际间幅度超过两位数的有5次,产量波动幅度超过两位数的也有5次;棉花收购价格的同比波动幅度超过20%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