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种植结构是东川铜都农民增收主要途径.docVIP

调整种植结构是东川铜都农民增收主要途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调整种植结构是东川铜都农民增收主要途径

调整种植结构是东川铜都农民增收主要途径摘要:调整种植结构能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水稻改种水果增收模式和水稻改种蔬菜增收模式,不仅能解决温饱,还能增收,提高生活质量,而与其条件基本相同的两个种粮温饱模式只能解决温饱而不能增收。调整种植结构必须因地制宜的种植有特色的农产品;调整种植结构必须有市场、有销路;调整种植结构要以科技为动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 关键词:农业;调整结构;增收 中图分类号:S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15-3 东川区铜都镇地处干热河谷区,多年来,镇政府“以特色果蔬、养殖为重点,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调整种植结构,部分村形成了初具特色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调整种植有特色的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成为铜都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铜都镇四个自然村调整结构后的增收模式 (一)铜都镇的现状 全镇总人口124329人,农业人口74794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7199.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5001.87万元,二、三产业收入7930.45万元,其它收入4267.18万元。人均收入达3636.59元。在农业收入中:种植业产值7864.25万元,林业产值81.3万元,牧业产值6694.48万元,渔业产值361.84万元,其它产值4267.18万元。全镇总耕地面积55198.5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76亩。全镇农民人均总收入3636.59元,其中:农业人均收入1935.83元,而种植业和养殖业人均收入分别为1051.46元和895.16元,平均亩产值为1424.72元。经济作物中花生3918亩,蔬菜18165亩,果树6480亩,其中葡萄4258亩(含鲜食和酿酒葡萄)石榴1500亩,其它果树695亩。人多地少、粮经比例失调,粮食增产不增收,制约铜都镇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达贝大营盘自然村稻改果增收模式 1.大营盘基本情况。大营盘自然村属铜都镇达贝村委会第八、第九两个村民小组,103户,总人口362人,总耕地299亩,人均耕地0.83亩,距区、镇政府驻地直线距离3000米,海拔1350米,属典型干热河谷区,土地多为红壤,水田及人畜饮水靠团结渠引水管道引入。1980年前,以种水稻、红薯、玉米为主,1983,由于东川葡萄酒厂需要酿酒原料,将部分水稻改种玫瑰葡萄,因价格和其它原因,全村仅发展了100亩,后采用嫁接改良技术,将玫瑰葡萄改为早熟的水晶葡萄,群众开始从鲜食葡萄中受益。随后,又将小果型改为大果型,主要品种为巨丰、白香蕉、红提等十多个品种。广大村民在鲜食葡萄种植中受益,每亩葡萄纯收入在2500元以上(扣除全部生产成本),是铜都镇种植结构调整较好、群众受益面广的先进典型。 2.种植现状。全村299亩耕地,其中260亩为鲜食葡萄,占耕地面积的86.96%,39亩以种红薯为主,葡萄采收后,部分农户种植蔬菜和红薯。为全区鲜食葡萄种植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自然村。 3.农民收入及家庭设置情况。全村农业总收入1146865元,人均3168.14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65900元,人均2668.23元,占总收入的84.22%,比全镇人均水平1424.72元高出956。22元;养殖收入180964.98元,人均499.9元,占总收入的15.78%。1亩葡萄约相当于3.4亩水稻的收入。全村土木结构房占45.6%,砖混和砖木结构房屋占54.4%,80%农户拥有电视、冰箱,电话拥有率为52.4%,有农用车辆7辆,摩托车8辆。 (三)岩脚村下田坝自然村种菜增收模式 1.下田坝基本情况。下田坝自然村属铜都镇岩脚村委会第一村民小组,距离镇政府6公里,海拔1680米,属温热山区。全村总人口350人、95户、耕地330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行蔬菜――红薯、玉米种植模式,从而将100亩稻田改种蔬菜,主要以青笋瓜、条豇豆、大白菜等蔬菜为主。 2.种植现状。全年种植面积740亩,其中蔬菜100亩,玉米205亩,红薯205亩,绿肥230亩,冬季主要是100亩蔬菜和230亩绿肥(蔬菜和绿肥收后种玉米、红薯)。 3.农民收入现状及家庭设置情况。全村农业总收入793506元,人均收入2267.16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67800元,人均1622.29元,占总入的83.57%,养殖收入225705元,人均收入644.87元,占总收入的16.43%。1亩蔬菜相当于2.7亩玉米的收入。全村95户,拥有电视80台,电话50部,家庭住房中砖混结构8户,土木结构87户,户建筑面积250平方米以上,家庭影院13套。有农用车辆1辆,摩托车12辆。 上述两个村由于大力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生活水平和生活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