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豆瓣菜褐斑病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豆瓣菜褐斑病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摘要:分析了豆瓣菜褐斑病的症状和发生条件,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精选种苗,培育无病壮苗;合理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进行土壤消毒;合理施肥;及时排灌;药剂防治等方面,以期指导豆瓣菜褐斑病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豆瓣菜;褐斑病;无公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072-1
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 Br.)属十字花科二年生浅水草本植物,又名西洋菜,每年利用其茎进行无性繁殖,可作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栽培。我国栽培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栽培利用逐渐增多。由于种植区域集中,连作时间长,豆瓣菜褐斑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严重时病株可达80%,造成10%-30%生产损失。经过在长三角地区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该病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实用有效的防治措施。
1 症状
豆瓣菜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呈褐色,半圆形、近圆形或椭圆形至不定形,横径3-5mm不等。发病部位初为褪绿小点,逐渐发展成黄色至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多数病斑周围具有一黄绿色晕环,病斑直径多为3-5mm,个别10mm以上,有时具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上生暗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可连合成小块斑,使叶片黄化,发病严重时病斑密布,连合,叶片变褐干枯。空气潮湿,病部腐烂穿孔。
2 病原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水田芥尾孢菌[Cercospora nasturii Pass.]。分生孢子梗浅褐色,数根丛生,不分枝,具明显孢痕,有O-3个屈曲,2-5个分隔,顶端渐细,钝圆,颜色较浅,大小为55-153μm×3.8-6.5μm。分生孢子无色,细棒状或鼠尾状,直或微弯,基部平截状,尖端钝圆,具3-18个隔膜,大小为42.5-164.8μm×3.5-6.5μm。
3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叶或病残组织上越冬。南方地区冬季仍继续侵染为害,不存在越冬而只存在越夏问题,高温季节,病菌遗留在种株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在田间越夏。病菌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或浇水和雨水传播。
4 影响发病的因素
通常温暖潮湿或高温多雨的天气有利于发病,气温高、湿度大,发病率高。浇水后田间积水,易引起病害流行。田间氮肥施用过多,偏施过施氮肥的植株容易发病。植株生长茂密,保护地栽培通风差,病害发生严重。
5 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5.1 农业防治
5.1.1 重病地块,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
5.1.2 精选种苗 不从病区及病田调引种苗,而应选择无病区或轻病区的无病田选择健壮植株作种苗。抓好苗期管理,培育无病虫壮苗。
5.1.2 科学管理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时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抵抗力,减轻病害的发生危害。
5.1.3 及时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田间病虫源 发病老田应彻底清除病株残枝枯叶,深埋或集中烧毁。
5.2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推广使用Bt等生物农药。
5.3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隔10天一次,连喷2-3次。还可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喷药时药剂中加入0.1%中性洗衣粉,效果更佳。药剂要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保护地可选用6.5%甲霉灵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1kg/667m2喷粉防治,也可在夜间采用烟熏剂防治。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
[2]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史明山.豆瓣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5):371.
作者简介:金鑫(1982-),男,本科在读,助理农艺师,从事园艺作物栽培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