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五味小议.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中医杂志2008年3月第43卷第 3期 【中药研究】 四气五味小议 沈丽菊 史亦谦 (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 四气五味为中医传统识药、用药的理论,与五行、气化的升降浮沉理论相关。据此解释何以同 属一方,何以气与味的升降浮沉之性有若相反,乃是因气生于天,味成于地之故。又据四时用药,有 “升降沉浮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之说,文中分列四时,并据仲景方及其他医家方以作说明。 关键词 四气 五味 中药研究 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凡 … … ”又有药材之采集,“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 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 谓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醇浓也,至秋枝叶干 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 枯,津润归流于下也。”其理皆一。实则一而二,二而 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故四 一 。 是故气温味酸,温升酸收,风气散,而其味反收, 气五味之说可谓是整个本草学的核心。本文对有关四 而同居东方,看似相背,实则不违。 气五味的两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另外,关于咸味一说,按以上解释则咸禀地气之暖, 1 同属一方。何以气与味其升降浮沉之性却相反 咸软其性应属阳,而 《内经》明言 “咸味涌泄为阴”,两 四气者寒热温凉,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也。《内经》 者似有矛盾。笔者以为,咸味属肾,肾者水火之脏,内 阴阳五行理论中将气温味酸归属木属东方以应春,气 含真阴真阳,故咸味亦具水火之性,具火之性则可以软; 热味苦属火属南方以应夏,气凉味辛属金属西方以应 水为阴,其性润下,具水之性,故而涌泄为阴。 秋,气寒味咸属水属北方以应冬,味甘者属土,《本 2 何谓升降沉浮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 草纲目》尚有平性之说,属中央以应长夏。又 《内 利用药物的药性谈四时用药时,李时珍云:“必先 经》言气味阴阳时载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 岁气,毋伐天和。又日:升降沉浮则顺之,寒热温凉则 软。”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 逆之”。“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寒 阴,淡味渗泄为阳。”四气之中温应春木之升生,热 热温凉四气本身即寓升降沉浮之性,两者无有差别,而 应夏火之浮长,凉应金秋之收降,寒应冬水之沉藏, 一 言顺之,一言逆之,何也?笔者认为,“和”者平也, 这些不难理解,但何以同属东方,其气温主升为阳, 即无太过不及之虞,太过者为病,不及者亦成疾,治病 其味反酸收为阴?其余亦然,南方其气热浮,其味反 疗疾的总则在于 “调和阴阳,以平为期”。故从太过不 苦坚沉降;西方其气凉降,其味反辛散为阳;北方其 及的角度理解此问题较妥当。不及者应顺之补之,太过 气寒沉,其味反咸软。有学者以 《河图》生成数释 者应逆之泻之。现以五脏分述如下。 之,有以阴阳相生释之,总觉不甚妥帖。 肝应春,其性主生发上升。若春时肝生发不及, 刘完素日:“寒热温凉四气生于天,酸苦辛咸甘淡 则应促其生发之性以求天人相应而和,用药方面即李 六味成于地。”以笔者愚见,盖四气之所生禀于天气, 时珍所谓 “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 地气则赋五味之所成。春时天气温而地气凉,故药之气 顺春升之气。”《内经》亦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 禀天气之性为温,药之味受地气之凉反具收降之性;余 之,以辛补之”,“肝胆温补凉泻,辛补酸泻”。此处 同。如夏时天气热而地气冷,故其气热而其味因受地气 之补泻乃李中梓所谓: “违其性则苦,顺其性则欲。 之冷反坚而具沉降之性。辛散者禀秋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