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中后期经济未能实现转型的法律阐释
维普资讯
明代中后期经济未能实现转型的
法 律 阐 释
口尹成波 孟令熙
一 般而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 之极限,恰好揭示出中国传统法律对经济 数据。但据 《明太祖》实录记载,仅仅 1390
作用是非常复杂的,法律这一上层建筑的 的阻碍,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未能实现突破 年一年内,皇帝赏赐宝钞69次,有确切记
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影响更是如此。明 的一个重要原因。 载的累计达8800万贯,其他据估计亦不
帝国的法律结构是二元的:既有适用于一 下700万贯,共计9500万贯 ,而当年的财
宗—族的宗族法,亦有对全体社会成员都 明帝国缺乏健全的货币和金融法律。 政收入以官方比价折成宝钞也不过 2000
有效的国家法,本文拟从国家法这一视角 仅 《大明律 ·户律》的 “仓库”类 目有 “钞 万贯,仅当年时通货膨胀便高达 7500万
对明代中后期中国经济未能实现转型的 法”、钱“法”两个专条,大明律 ·户律》有 贯。宝钞行之数十年便形同废纸。虽然永
原因进行探讨。 “钱债”类有三条,《大明律 ·刑律 ·诈伪》 乐 、宣德帝采取多种措施维护宝钞的地
明帝国的国家法律主要由以下组成: 有 “私铸铜钱”和 “伪造宝钞”两条,除此之 位,但终究回天乏术。1436年,钞 1000贯
作为 “百代之准绳”的国家根本大法 《大明 外,再没有这一类的条文。此类法律不仅 可兑换银一两,即钞一贯当银0.001两,
律》,“辅律而行”的 《问刑条例》,侧重于行 数量少 ,其内容亦非常简单,着重保护国 相当于铜钱一文。虽然政府从未正式宣布
政与经济的 大《明会典》等。此外还有皇帝 家货币发行权和制裁造伪者。至于设立国 废止宝钞,但事实上已不再使用。
的诏、令、诰、敕等,更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家各级金融机构、纸币的准备金、法定利 大明律》规定:“淇武通宝铜钱与大
随时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弥补法律条文 率及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商业放贷机构的 中通宝及历代铜钱,相兼行使”,但是由于
的 “未备”。 运作都与帝国法律无缘。 币制复杂,且所铸铜钱质量不高,致使民
最具有代表性的 《大明律》奉行礼、刑 明朝货币金融法律缺乏必要的权威 间盗铸盛行,各种劣质假钱充溢市场,百
并用的原则,通过设立种种罪名,把有关 性、稳定性、连续性。先是惟钞是用,后又 姓、商人怨声载道,许多店铺关门歇业。由
家庭、婚姻、财产等民事关系、商事关系及 钱钞并行、钞主钱辅,最后一切又都依赖 于缺乏高质量的货币而造成的通货紧缩
人伦礼义关系纳入刑法调整范围,从而强 白银结算。 同通货膨胀一样造成商业萧条、经济危
化了由长幼尊卑秩序构成的血缘关系,使 帝国创立伊始,洪武帝下令发行大明 机。在这种形势下,白银 自然就承担了价
人们无法摆脱以血缘为纽带、以家长权为 宝钞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禁止民间金银物 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功能。白银行使这两
核心的社会关系束缚,从而实现了维护小 货交易,违者治罪,金银的持有者必须向 种职能,一方面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同时
农经济及相应秩序的目的。通过这些因素 政府兑换宝钞。纸币的优点自不待言,其 亦是政府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金融法
的相互作用,控制了资源的正常流动、合 缺点也显而易见,其中最要命之处便是既 规的必然结果。首先,若无足够的铜钱充
理配置,使明代的经济无法实现从数量增 无任何本金,又无发行限额,并且还不能 当辅币,零售业必然受到限制,进而影响
长型到质量增长型的转变,即无法实现从 用于交纳田赋、兑换成金银。宝钞仅仅是 到工商业 ;其次,这种货币是 自发形成的,
低效益农业经济向高效工商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