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课诊法
(一)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诊脉部位 常用部位是手腕部的寸口脉,即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称六脉。 临床意义 尺 关 寸 肾 肝 心 (命门)脾 肺 尺 关 寸 诊脉方法 诊脉时应先让病人稍事休息,令其气血平和。体位应正坐或仰卧,手臂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前臂平伸,掌心向上,腕下垫脉枕。 布指时,以中指定关位,食指切寸部,无名指按尺部。 布指疏密程度,应根据病人手臂长短而调整。 诊脉时用轻指力切在皮肤上称为“举”,即浮取或轻取。 用力不轻不重称为“寻”,即中取。 用重力切按筋骨间称为“按”,即沉取或重取。 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诊脉时,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匀,以医生正常的一呼一吸(称为一息)的时间去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切脉的时间必须在50动以上。 (二)正常脉象 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 基本形象: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一息4-5至(相当于70-80次/分钟)。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三)常见病脉与主病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称为病脉。 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弱。 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浅。 主病:表证。 浮而有力为表实。 浮而无力为表虚。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深。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 无力为里虚。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迟脉 脉象: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相当于60次/分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证。 无力为虚寒证。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数脉 脉象:脉来急促,一息超过5至(相当于90次/分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 无力为虚热。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虚脉 脉象:三部脉举按皆无力,为无力脉的总称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实脉 脉象:三部脉举按皆有力,为有力脉的总称。 主病:实证。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涩脉 脉象:往来艰涩不畅,有如轻刀刮竹。 主病: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主病:痰饮、食滞、实热。 脉滑和缓者,可见于青壮年的常脉和妇人的孕脉。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洪脉 脉象: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特点是脉阔,且波动大。 主病:热盛。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特点是脉窄,且波动小。 主病:诸虚劳损,湿证。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濡脉 脉象:浮而细软 主病:虚证,湿证。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弦脉 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特点是脉的硬度大。 主病:肝胆病,痰饮,痛证。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紧脉 脉象:脉来绷急有力,状如牵绳转索。 特点是脉搏的张力大。 主病:寒证,痛证,宿食。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代脉 脉象: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 主病:脏气衰微,风证,痛证,惊恐,跌仆损伤。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结脉 脉象:脉来缓慢,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痰滞血瘀。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促脉 脉象: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肿痛,虚脱。 模式图 浮 中 沉 举 寻 按 在临床上,脉象可以单一出现,也可以复合出现。 复合脉又称相兼脉,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脉同时出现的脉象。 相兼脉的主病一般地说等于组成该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相合。 浮紧脉,浮脉主表证,紧脉主寒证,浮紧脉则主表寒证。 浮数脉,浮脉主表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