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536-2002鸡伤寒和鸡白痢诊断技术.pdf

  • 46
  • 0
  • 约1.3万字
  • 约 12页
  • 2017-07-19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
  •   |  2002-08-27 颁布
  •   |  2002-12-01 实施
  1. 1、本标准文档 共12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4. 4、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NYT536—2002鸡伤寒和鸡白痢诊断技术

ics11.220 B41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农 业 行 业标 准 NY/T536-2002 鸡伤寒和鸡白痢诊断技术 Diagnostictechniquesforfowltyphoidandpullorumdisease 2002一08一27发布 2002门2一01实施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农业部 发 布 29万 NY/r536-2002 目U 吕 鸡伤寒和鸡白痢(fowltyphoidandpullorumdiseas)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pullorum) 和鸡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gallinarum)引起的各种日龄鸡和火鸡的传染病,以急性败血性经过或以 慢性隐性感染为特征。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所有养鸡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雏鸡发生本病时,发病率 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率;青年鸡发病后,死亡率可达1000^20%,病程可达20天~30 天,鸡只生长发育受阻;成年鸡感染本病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不表现明显的症状,但可长期带菌,成为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产蛋鸡可经蛋垂直传播,因此种鸡感染后可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集约化养鸡场一 旦发生本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OrganizationforAnimalHealth(英),OfficeIntentionaldesEpizootic (法),OIE〕将鸡伤寒和鸡白痢列为B类疾病,并规定了诊断标准和相应生物制品(多价抗原)的制造、标 定和使用的国际标准,指定了专业实验室向全世界提供鸡白痢阳性血清标准型(S)和变异型(V)国际标 准品。我国农业部也将其列为二类疫病。 本标准中的病原分离和鉴定及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是参照OIE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2000 版)(ManualofStandardsforDiagnosticTestsAndVaccines,2000)等相关标准性文件制定的。 本标准中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本标准起草人:夏业才、张学琴、康凯、姚文生。 NY/T536-2002 鸡伤寒和鸡白痢诊断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鸡伤寒和鸡白痢病原分离和鉴定及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技术。 本标准所规定的病原分离鉴定适用于各种日龄鸡的鸡伤寒和鸡白痢的诊断,全血平板凝集试验适 用于成年鸡的鸡伤寒和鸡白痢的诊断,可用于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无本病健康鸡群监测。 2 病原分离和鉴定 2.1 材料准备 2.1.1 培养甚 鉴别培养基:ss琼脂、麦康凯琼脂。 增菌培养基:亚硒酸盐煌绿增菌培养基、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培养基、三糖铁琼脂和赖氨酸铁培 养基。 以上各培养基配制方法见附录A, 2.1.2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 A-F多价O血清,09因子血清,012因子血清、H-a因子血清、H-d因子血清,H-g.m因子血清和 H-g.P因子血清。 2.2 采集病料 可采集被检鸡的肝、脾、卵巢、输卵管等脏器,无菌取每种组织适量,研碎后进行培养。 2.3 分离培养 将研碎的病料分别接种亚硒酸盐煌绿增菌培养基(见第A.3章)或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培养基(见 第A.4章)和Ss琼脂(见第A.1章)平皿或麦康凯琼脂(见第A.2章)平皿,37C培养24h一48h,在麦 康凯或ss琼脂平皿上若出现细小无色透明、圆形的光滑菌落,判为可疑菌落。若在鉴别培养基上无可 疑菌落出现时,应从增菌培养基中取菌液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分离,370C培养24h-48h,若有可疑菌 落出现,则进一步做鉴定。 2.4 病原鉴定 2.4.1 生化试验和运动性检查:将可疑菌落穿

文档评论(0)

认证类型官方认证
认证主体北京标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6773390549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