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应用
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应用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73―01
【摘要】普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其中结肠及阑尾穿孔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可达到20%以上,因此预防并减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笔者通过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256例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使用及切口感染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普外科;抗生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56例,男145例,女111例,发生切口感染16例,切口感染率6.25%,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医学感染学》收藏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按照不同手术切口类型将病例分为3组,再根据使用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方法及疗程不同分类,3类抗生素均为静脉给药,青霉素是以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为主;头孢菌素类以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等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喹诺酮类以诺氟沙星、氧氟沙星为主。用法:一组为麻醉前使用半量,术后用半量,另一组为术后全量给药,使用时间分别为3 d
1.3 常见致病菌
文献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以前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是G球菌,70年代后G杆菌占优势,80年代以后耐药性较强的阴性杆菌、产气杆菌、不动杆菌和肠球菌有所增多,厌氧菌可高达50%以上,90年代以后G球菌的感染率又有所上升,近年来真菌感染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2 讨论
在我国,普遍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严重和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加,外科感染因素较多,而普外科手术中腹部感染机会较多,术后感染率较高。目前,一般认为术后的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超过5%,一旦感染引起严重后果者应预防应用抗生素。因此,普外科合理的预防使用抗生素,不但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同时也可降低其他部位的感染发生
抗生素的选择应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为准,但临床工作中病原学检测存在时效性差和检出率偏低等缺陷,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多根据文献中经验来选择抗生素,普外科进腹手术较多,切口感染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亦有一部分G球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笔者256例中32例为清洁手术,预防性用药首选青霉素类,获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切口感染为零。102例Ⅱ类切口(污染)手术用第三代头孢,其中2例发生切口感染,也获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122例Ⅲ类切口手术,头孢类加喹诺酮类,有14例发生切口感染,也获得了较满意的预防效果。预防用药是指在发生感染前用药,所以时间是关键,对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最佳给药时间为皮肤切开前30―60 mim,剖宫产手术可延迟到钳夹脐带后给药。如手术时间超过3 h,术中可追加1次,以保证组织内药物浓度的维持。有研究表明,各种手术有一定的感染危险期,目前已经明确的是:胆道手术的感染危险期为4~6 h,右半结肠手术为12 h,左半结肠手术为24 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以能覆盖整个感染危险期为宜。总之在围术期,合理选用抗生素,不仅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同时对患者恢复健康和经济负担都大有益处。了解外科感染病原菌变化,熟悉掌握围术期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