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TBM施工适应地质条件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BM施工适应地质条件分析

TBM施工适应地质条件分析 【摘要】:采用TBM施工隧洞,关键是选择与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围岩类型。TBM掘进速度主要取决于围岩类型及岩石的强度,在强度适中的岩洞段,掘进速度可达2.4~3.2m/h。如在软岩、粘土岩洞段,其掘进速度最多仅以2~5m/d为限。因此, TBM 施工受围岩条件的限制,许多隧洞在施工中遇到特殊围岩隧洞段,已经证实,TBM不宜承担软岩隧洞的掘进。引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隧洞穿越地层除大部分为硬岩外,包括粘土岩、膨胀岩、泥岩、煤层、断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TBM地质条件;流塑状态;持力层;荷载 1. 前言 引黄工程是我国目前使用TBM施工最多的项目。南干线由6台TBM完成134.52km 的掘进隧洞;北干线1#隧洞全长43.694km,上游18.694km,用钻爆法施工,下游采用TBM逆坡掘进,单机掘进长度25km,地质条件复杂,隧洞穿越地层,长达12km的洞室围岩有膨胀性粘土岩,炭质泥岩、泥岩、富水地层、断层等不良地质条件;隧洞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局部洞线外水压力较高,尽管双护盾TBM施工能够克服许多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达到快速、安全、一次性成洞的效果。但是,面对千变万化的地质条件,TBM的适应能力也较弱。在引黄北干线1#隧洞施工中,遇到膨胀性粘土、炭质泥岩、泥岩等洞段,TBM在施工中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2 . TBM下沉 TBM施工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差。引黄北干1#隧洞开挖直径4.819m,该隧洞于2006年9月19日正式开始掘进。掘进到桩号39+448.468m时,遇到炭质泥岩、泥岩饱和层等地层。由于炭质泥岩为软塑~流塑状态,促使TBM掘进机快速下沉,到桩号39+426.231m处时,最大下降318mm。致使TBM无法正常掘进而被迫停机长达137天。 3. 粉砂质泥岩、泥岩、岩石物理力学指标分析:吸水率为3.4%,基岩渗透系数(k)为0.509m/d,软化系数为0.38,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10.3Mpa,饱和抗拉强度为2.3 Mpa,抗剪断强度(C)为3.6 Mpa,内摩擦角(φ)为35.3°,弹性模量(ES)为0.3×103 Mpa,泊松比为0.23。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0)为0.4×103 Mpa/m;坚固性系数(fk)为1.0。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TBM在北干线1#隧洞施工中遇到石炭系太原组C3t地层的9#煤层顶板至石炭系山西组C3s地层的4#煤层底板间的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粒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及薄煤层。岩层为层状,硬岩呈碎裂状结构,裂隙发育、泥岩软塑性较强,易形成不利组合体。 4. TBM掘进隧洞围岩特征 引黄工程北干线1#隧洞,桩号31+608.57~43+670.641段,隧洞主要穿过石炭系含煤岩地层中的软弱夹层,覆盖层厚20~56m。岩层呈缓倾斜,围岩以砂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夹薄煤层及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岩石局部受风化作用强烈,该洞段为Ⅳ、Ⅴ类围岩,岩体中节理裂缝较为发育,局部洞线围岩呈碎裂状结构,根据统计参数分析,主要有三组节理:(1)N20~40°E,NW70~85°;(2)N60~80° W,SW80~90°此组节理最发育;(3)N15~40°W,SW50~70°,洞线与第二组结构面之夹角15~25°。岩层层面与节理裂隙结构面是隧洞围岩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在TBM下沉洞段,由长石石英砂岩与炭质泥岩、泥岩形成组合地层,长石石英砂岩、砂岩层、节理裂隙较为发育,间距一般10~30Cm,局部构造有地下水流出,隧洞开挖过程中多呈渗水、滴水、线状流水。一般流量约0.7~0.5L/S.10m。地下水对掘进过程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隧洞底板处有0.7m厚的炭质泥岩层等软岩岩层,使围岩软化引起洞体发生较大的变形,却是关键因素。 5. TBM下沉原因分析 ⑴引黄北干线1#隧洞TBM下沉于软塑―流塑状态的炭质泥岩中;根据TBM下沉部位取样物理力学试验参数表明,岩层的结构与岩体稳定性有直接关系,在多裂隙的或有软弱结构的岩体中,隧洞围岩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裂隙的产状、组合,尤其是各种软弱结构面的存在,决定了整个岩体的力学强度和变形性质。 ⑵岩石的溶水性与岩体强度有直接关系;岩石溶水性对强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岩石的孔隙度,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孔隙度大的岩石强度降低的大些。如孔隙度最大的沉积岩-砂岩,在被水饱和时,其强度会降低25~45?,而孔隙度不大的岩浆岩为水饱和时,其强度降低很小。 ⑶岩石本身承受压力起源有两种:一种是“岩石的初始压力”,即岩体在未受到隧洞掘进影响前的固有应力;另一种是隧洞在掘进过程中,不同岩体承受TBM掘进机的荷载压力。如软塑状岩体,因岩体的原始塑性粘滞作用,当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