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要远离浮躁全力提高素质
中国企业要远离浮躁全力提高素质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GDP年增长率达9.4%,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七位,对外贸帅)名世界第三位,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O所有这些成就,它的基础主要是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从2005年起,中国正式进AWTO的后过渡期,中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蜜月期”已结束,开放层次将更高。开放领域更宽,影响力更广,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企业正在面临新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企业的素质亟待提高
截止2003年年底,中国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总数已达七百多万家,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对于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讲,这样的企业数量还不能说就是够了。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还需要拥有更多、更好的企业口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批的企业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总体素质还不高,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国际竞争力不强。提高中国企业素质,是一项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紧迫任务。
2004年中国企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相比较,资产规模仅为后者的5.61%,营业收入为7.3%,利润为5.22%,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额和人均资产,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同一指标的l6.23%、11.62%和12.46。中国企业与世界优秀企业的差距,不单是量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在企业竞争能力上的差距。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最重要的一项素质,是基本的素质,是决定企业命运的素质凸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上则差距十分明显,这种差距集中表现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过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在世界各制造业大国中,中国已名列第四位,有1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b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缺乏世界性的品牌,缺乏全球范围内的销售网络和供应链,据美国一家权威评价机构报告,在”全球100个知名商标”里面,中国仅有海尔一家。这样的现实,与我们全球制造业大国的称号是严重不相称的,我们还没有真正称得上“世界第一”的品牌。究其原因,这跟我们企业的素质不高有直接的关系,是我们近年来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营粗放的必然后果。
今天,中国的企业发展、成长快速,倒闭、消失也数量大,速度快。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国内注册企业中每天有1.2万家倒闭,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即使企业素质比较好的中国企业500强,近三年每年都有100家企业出局,淘汰率很高。这种现象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成长型企业来讲,由于受到环境、机遇,经验以及工业底蕴的种种制约,竞争和淘汰都是正常的,是必然的现象。但从企业的自身角度看,如果企业自身素质好一些,淘汰率低一些,就会大大减少企业的倒闭。破产,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减轻社会的震荡,增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
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有一个好的素质。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数量的进一步扩张。但必须是建立在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目前国内相当数量的企业还停留在高消耗:高成本:高污染,粗放式管理的阶段,这不仅造成了企业经营上的重重困难,甚至难以为继,而且对国家。对社会,对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都带来了不可承受之重。不改变这种情况,中国企业就不可能把握和用好新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不可能有国际竞争力。中国经济将很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的企业素质是中国经济素质的基础,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赖企业的工作成果。中国企业必须尽快调整心态,全力提高素质,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提高企业素质首先要端正认识
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必须克服浮躁心态,静下心来研究问题,扎扎实实地工作,一点一滴地积累,锲而不舍地努力凸不要用急于扬名,急于暴富的心态来管理企业也不要稍有成就,就热衷干上媒体进行不必要的炒作.追求虚荣与浮华。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成功企业的历史都证明,企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客观规律。需要经历完整的发展过程,需要多年。甚至几代人,上百年的艰苦奋斗、严格管理和科学创新。任何革命性的变化与跨越式的发展,都是实际工作,长期积累,因势利导的结果口忽视基础、崇尚浮夸,急功近利的做法有可能得势于一时,但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环境的冲击,经不起种种竞争的较量,最终失于一旦,直至企业倒闭、个人身败名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中小企业有这个问题。大企业同样有这个问题。天道酬勤,厚积薄发,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是古今中外的至理名言。一切有志向的企业家不可不察,不可不奉为座右铭。
提高企业素质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
企业管理,既是企业素质的内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