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纳税筹划看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纳税筹划看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

从纳税筹划看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摘要】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和新创企业国际化理论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进行了较好的诠释,但是,以“小红筹”为代表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模式却另辟蹊径,突出表现是逾越了产品国际化阶段,直接走向资本国际化。从纳税筹划角度看,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举。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问题,把握其中的规律,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按照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中小企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化 纳税筹划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企业国际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学者Johanson、Vahlne和Finn Wiedersheim-Paul以瑞典四个中小企业为样本,系统地研究了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最后归结出企业国际化的四个阶段,即不规则的出口活动阶段、通过代理商出口阶段、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阶段、从事海外生产和制造阶段。他们认为,这四个阶段是企业规模由小及大”心理距离和地理距离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阶段式过程,企业国际化的成长路径应该是首先国内市场再次国际市场。稍后,美国的Cavusgil教授、英国学者G.D.Newbould和P.J.Buckley等人对该项学说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形成了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在一段时期内对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国际化实践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麦肯锡咨询公司对澳大利亚的中小企业研究发现,有许多中小企业呈现的是快速的国际化路径,是“从创立时起就开始积极利用多国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并在多国出售其产品的商业组织”。这些企业被称为国际新创企业或者天生的全球企业,它们并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去实现国际化,运作方式与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相悖,由此,新的企业国际化理论产生了,即新创企业国际化理论。 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与新创企业国际化理论构成了企业国际化的主要理论体系,在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国际化实践中有大量的表现。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迎来改革开放30年之际,在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实践中常常会发现,上述两种以产品国际化为标志的企业国际化理论存在着解释乏力的现象。以国美电器、蒙牛乳业、雨润食品和汉王科技等“小红筹”企业为例,这些企业多数在创立不久就积极地利用国际资本寻求竞争优势,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产品生产标准也遵循着国际惯例,然而,从产品销售的角度看,绝大多数“小红筹”企业的产品销售市场依旧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并没有实现“在多国销售其产品”的快速式国际化。“小红筹”企业以企业资本的国际化为突破口,完成了由国内企业向国际企业转变的过程,这种现象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实践中非常普遍,构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主流模式。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具有“资本组成国际化、产品销售国内化”的中国特色,与纳税筹划有紧密的联系性,是对企业国际化理论体系的创新、丰富与发展,具备深入研究的价值。 二、纳税筹划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在我国,纳税筹划又称为税收筹划、税收策划、税务筹划等。中华财税网首席研究员贺志东先生则把纳税筹划定义为为了规避或减轻自身税负和缴纳费用,防范、减轻甚至化解纳税风险,以及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充分保障而进行的一切筹谋策划活动。我国199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正式承认了纳税人具有纳税筹划的权利。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编写的《税务代理实务》将纳税筹划表述为:“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纳税方案时,为实现最小合理纳税而进行设计和运筹,税收筹划的实质是依法合理纳税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纳税风险。” 从纳税筹划角度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独特的历史原因。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投资缺口与外汇缺口的矛盾比较突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引进外资的方式来弥补国内投资的不足非常必要。引进外资,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出口,积累外汇,提高技术水平。因此,外资形成的企业在我国一直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多年以来,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外资企业格外倾斜,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是内资企业的强烈呼吁。以企业所得税为例,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出台前,内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而外资企业则是15%,两者相差一倍有余。内资企业中的国有企业由于体制的缘故,面对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只能无奈地忍受着,而内资中众多的中小企业却是更多地选择了“用脚投票”的方式。一项调查显示,2002年的下半年,广州市番禺区约有50%的民营企业,荔湾区约有60%的民营企业,都到国际避税地进行了注册,他们在那里开设“信箱公司”,再以“信箱公司”的身份返回内地与自己合资,把内资企业变为“三资企业”,进而享受诸多的优惠政策。众多的中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