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传播机制探究
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传播机制探究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劳动力开始流动而逐步建立发育起来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完善的因素很多,例如政府的行政干预、高校的扩招、地方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存在以及劳动力市场人为分割的制度壁垒的存在等等。这些因素致使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且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基于这一点,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方法于我国劳动力市场问题上,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就业信息传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在我国,对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交易双方的特殊性,雇佣者和求职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的发生,并导致资源误配置(郑伦卫,2003);有的学者认为存在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影响着实际就业水平。在消除信息不对称方面,信誉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郭艳茹、徐钧,2004);还有的学者认为信息障碍是影响我国劳动力匹配供需能力的主要因素。信息不充分不仅会导致失业时间延长,而且会增加劳动供需双方的风险,对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从而使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无法实现(高谋洲,2003)。此外,近几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较多,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它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加大交易成本,降低市场效率,制约就业市场的发展,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破坏性的作用。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劳动力资源采取了“统包统配”、统一安排就业的行政性配置方式。在长达30年之久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本上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职业介绍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力市场才逐步形成。但至今,在全部生产要素市场中,劳动力市场仍处于不完善和不健全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阻碍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增加
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人口增长高峰惯性的作用;二是劳动力参与率仍维持较高水平。1996-2005年间,我国人口数由1996年的122389万人,上升到2005年的130756万人,增加了8367万人,年均增加人数约836.7万人。经济活动人口也由1996年的69765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77877万人。如此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供给,在给我国就业造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成为我国最为丰富的、最有竞争力的经济资源。
与此同时劳动参与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劳动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力供给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劳动力参与水平的提高,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1996年末,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为57%,之后逐步上升到2005年末的59.56%,可见我国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属于高水平之列。
(二)劳动力需求量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下降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能力在减弱,就业弹性降低。所谓就业弹性,就是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在同样经济增长速度下,就业弹性越大,所能够带来的就业岗位就越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少、越弱。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就业弹性平均值为0.12,即国民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就业总量增加0.12个百分点。这比80年代平均0.32的就业弹性已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更与发展中国家平均0.37的就业弹性有较大的差距。而在1996-2005年间,我国的就业弹性由1996年的0.14下降到2005年的0.08,最低点为2005年的0.08,平均就业弹性为0.1255,每年净增加的就业机会由885万个减少到625万个,最低点为2005年的625万个。可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带动的就业增长的能力在减弱。
(三)劳动力供求缺口拉大,供求结构不对称
目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拉大,总量供大于求,而且许多专家地研究都表明,在未来数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将持续地供大于求。如原新、黄乾在2000年《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对劳动就业的挑战》一文中总结出:乐观的估计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将持续30余年,其中最严重的时间是2000-2005年,过剩劳动力达1.54亿人,年均剩余3000余万人。2035年以后劳动力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将根本扭转。可以看出,他们的预测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是符合的。
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供求结构也不对称。因此,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筑给排水施工问题探究.doc
- 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噪音产生及防治.doc
- 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探究.doc
- 建筑给排水系统构建分析.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及施工中若干常见问题浅析.doc
-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创新探究.doc
- 建筑结构地基及基础关系探究.doc
- 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分析.doc
- 建筑给水排水水力计算及优化.doc
- 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实测分析.doc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最近下载
-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Unit3Viewingworkshop同步教学设计【新教材】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南华侨中学自主招生地理试题.docx VIP
- (三模)豫西北教研联盟 (平许洛济)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全).docx
- 石油钻井工初级.pdf
-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脉搏测量器设计.doc VIP
- 微分中值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doc
- 2023年版:重症患者气道廓清技术专家共识.docx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立统一规律.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