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宁先生与诸大家
丁宁先生与诸大家
徐寿凯
安徽省古典文学研究会原会长
写这篇文字的 目的,是想介绍丁宁先生 “清泠澈骨 ,悱恻动
人”的华词 ,曾经怎样撼动过与她并世的文界精英,并获得他们
非常高的评价。激赏丁词的文界精英很多,这里只选六位,举一
隅而 已。
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们 ,除研究古典诗词者外 ,知道陈含
光者恐已不多,今据扬州蔡文锦君 扬《州名儒陈含光》文略述如
次 。陈含光 ,名延样 ,含光是他 的字 ,以字行 ,扬州名儒 ,精
诗 、书 、画、骈文 ,号 “四绝”。汪国垣把他列为光绪 、宣统间
诗坛108将之一 ,说他的诗 “以雄浑代纤巧”,和闵葆之的 “以简
澹代繁缛”可称 “二妙”。民国初修 《清史稿》时,曾聘其为协
修。
据丁宁先生所撰 《信佛 ·孝母》一文所述 ,她 “因为受旧式
婚姻的痛苦 ,精神有时会失常”,在协议离婚三年后 ,即从程善
之先生学佛 ,以期 “解除一切烦恼”;又从陈含光先生学习诗 、
书、画和骈文,以充实提高 自己。又据1957年 《还轩词存 ·自
潺派夫娆
序》,丁宁先生9岁 诵“唐诗至
月‘落乌啼’、 烟‘笼寒水 ’等
句,”便 “悄然似有所会”,从
而开始 “学为小诗”。三年后 ,
所作诗稿已有一寸之高。其后
因 “屡遭家难,处境 日蹙 ,每
于思深郁极时又学为小词 ”,
用 以排遣她 的 “愁寂 ”。至
1927年开始留稿。我查 了一下
她1980年亲订的 《还轩词》印
本 ,在 1927至 1933年所 写 的
《昙影集 》27阕词 中,至少有
16阕词都写于拜陈含光为师之
前。陈含光毕竟是高手 ,慧眼
识英,深知这位女弟子身怀不 丁宁先生
羁之才 ,诗词成就业 已非常之高 。在一次去丁宁家授业时,恰
逢程善之先生夫妇也在她家,便即席吟写了题为 《过词人丁宁
女士小 园》诗 ,诗 中有 “深巷 阒寂稀人踪 ,词人有此一亩宫。”
“物能 自保真有力 ,天纵欲君难为动 。因知楚客爱香草 ,引橘为
友将毋同,今君词笔继朱李,自写芳洁非雕虫”等句,开始 以
李清照、朱淑贞期许于她 。他的这一期许 ,较之施蛰存教授
1975年 《北山楼抄本跋》所说的 “漱玉古人矣,还轩犹在”,视
其为当代李清照早了近半个世纪。
1948年陈含光先生 已届古稀 ,在 台湾大学任教 的哲嗣陈忠
寰教授将其接往台北奉养 。1950年 ,时常怀念弟子 的陈含光先
生接到了丁宁先生的信,非常高兴 ,写了 《得丁宁书》诗,中
有 “日日望君书 ,书到未敢发。无书肠九 回,见书增百结”之
句,抒发了对这位弟子的深情。
陈含光先生1937至1938年的诗结为 《含光诗乙集》,诗稿放
在丁宁先生处,本以为已遗失。1978年 中美建交,1979年丁宁先
生特将此手稿本恳托安大冒效鲁教授转交已去美国的陈忠寰。冒
是陈的中学同学 ,接此稿本后 ,又通过关系给陈寄去。陈获此本
后 ,在刻印后 的扉页题词致谢 :昔 日以为遗失之物 ,今 日复得 ,
“至宝如 自天降,惊喜若狂 ,匪言可述。先君有知,亦必欣然,
兹敬向丁女士、李 、冒二君致百分谢意。”
在交游 中,丁宁先生与夏承焘教授结识较早 ,交往最多,相
处也曾最契。夏承焘 《天风阁学词 日记》记录了他对丁宁先生词
才和作品的很高评价与赞美,也记录了他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
处逢人说项斯”式的传统美德。今择要节叙于次。
1931年l2月10日, “接程善之信,附其女弟子扬州丁宁女士
一 词 ,甚工。亟录如次”。这是丁宁先生通过关系与夏的第一次
间接交往 。这第一次交往便给夏留下了极深 的印象,并向其好友
龙榆生教授极力推介 ,从而缔结 了我国东南词坛夏 、龙、丁三大
词人成为终生挚友的词缘。被夏认为甚工并录人 日记的是 《台城
路》: “蝶衣零落西风冷,年时梦痕何处。潇潇更闻凄雨。断漏
惊心,疏灯照影,残梦依稀还驻。梨云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