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并购.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并购从2006年建设银行并购美洲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起始,中资金融机构开始了积极进行海外金融机构并购,并在2007达到了最高峰,合计并购金额为217.46亿美元,占比82.23%,并购次数为8次,占比72.7%。2008年9月7日英国《每日电讯报》这样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持有总价值约90亿英镑的英国蓝筹公司股票,其中包括汇丰银行控股公司、特斯科超市(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利华公司等。 一、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特点 从并购方式上看,中资金融机构的并购主要以参股型的财务收购为主,控股型的战略收购为辅。例如中投入股黑石、大摩,国开行投资巴克莱银行,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和工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等案例均属于参股型的财务投资模式,投资总金额约占海外并购总额的80% 。在这些投资里,中资金融机构大多作为一个纯粹的买家出现。由于所购买的股份大多不超过10%,它们不用遭遇来自所在国国家安全方面的审查;同时由于股份较少,被并购方管理层亦不会从中阻碍,认购多获顺利批准。建行收购美银亚洲、工行收购印尼哈林姆银行及澳门诚兴银行等则属于控股型的战略收购,投资金额约占海外并购总额的20% 。战略并购意在获得被收购方的经营牌照及机构网络,迅速提升在当地的市场地位。 从海外并购的地点来看,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依然主要立足发达市场,以新兴市场为辅。发生在发达市场的海外并购金额合计为191.06亿美元,占比72.25%,如中投入股大摩、国开行入股巴克莱以及平安保险投资富通集团等;发生在新兴市场的海外并购金额合计为73.39亿美元,占比27.75%,如建行收购美银亚洲,工行收购印尼哈林姆银行等。 二、并购巨亏带给我们的教训 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外资不断地进入中国,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外汇储备激增,中资进行海外并购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怎样进行成功收购,对于新兴的中国金融机构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2007年6月,中投斥资30亿美元在黑石集团的首次公开募股中认购了9.3%的股份,迄今为止,已经亏损10.72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向巴克莱银行的投资,也已形成巨额亏损。中国部分买家正在承受着一轮痛苦的煎熬。平安对富通集团的收购始于2007年11月。截至2008年1月22日,平安已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富通集团约1.1亿股,约占总股本的4.99%,总对价约为21.1亿欧元,均价约为19.05欧元/股,目前已亏损1.69亿。 近日,美国摩根大通宣布以换股的方式收购美国第5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交易价格约为每股10美元。而4个月以前,贝尔斯登的股价为120美元时,中信证券与其达成投资和业务合作协议,购买贝尔斯登约10亿美元可转换信托证券,相当于总股本的6%。如果交易达成并审批通过,中信证券的账面价值将缩水到5%以下,所幸的是中国海外投资的审批手续繁杂,却正好帮了中信证券的忙,使其有机会抽身,及时地中止了这笔交易。 海外收购从来都是最具风险的事,以日本为例,上世纪80年代,随着日元迅速升值,日本人开始沾沾自喜于泡沫经济,并且展开“购买美国”行动。一时间,作为美国象征的洛克菲勒大厦被三菱公司买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被索尼买到,蜂拥而至的日元开始在美国展开了一场资本狂欢。然而,当泡沫破灭后,日本人才发现自己买的也是“泡沫财富”,如三菱公司在花费14亿美元巨款购买洛克菲勒中心后不久,就以半价将其卖回原主。同时,日本当时购买的多是美国的“夕阳产业”,而美国企业和政府却靠回笼的资金转而投资各种新兴产业。 对于海外投资的风险,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看到,海外并购是一个长期布局,不能因为次贷危机及外汇储备激增就急于冲出国门。关键在于,我国金融企业有多少能力和功力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抄底。目前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海外投资战略的规划中,要把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毫无疑问,中国海外并购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缺乏掌握具体并购技术的专门人才,因而对海外投资环境及并购对象的认识深度远远不够。例如,为杜绝不公平交易,美国的证券监管不允许任何利益方提前获得上市公司未公开的财务信息,因此投资方只能进行合规审查,并进行估值。从贝尔斯登并购案的教训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寻求买家的这些公司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即准备出售的部门都是亏损或者不赢利、非前沿、正在走下坡路的业务,某种程度上是急于甩掉的包袱。 世界资本都在流向高收益的中国、印度等成长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而中国资本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却刻意要深入到高交易成本的成熟市场,其结果要么是在自身控制风险能力不高的情况下,因追逐高收益来平衡高成本的投资行为屡屡受挫,从而大幅度增加其投资风险,使得中资机构的海外投资战略无法正常持续下去。要么就是过分拘泥于安全投资而得不到能够平衡海外投资成本所需要的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