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性美”看当代社会的审美转向.pdfVIP

从“中性美”看当代社会的审美转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 第 6期 重 庆 三 峡 学 院学报 No . 6.2oo8 丝鲞 !!!翅2 』Q △ Q£旦Q Q ! 旦 Q垦 旦 旦 ! — — 、,o1.24No.1l3 从 “中性美看当代社会的审美转向 刘晓飞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OO79) 摘 要:中性美是当今出现的一种新的审美潮流,这种审美潮流带来了新的审美转向。本文 从中性美这种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积淀,探讨中性美出现的原因,以及在消费社会中 带来的新的审美转向。 关键词:中;中性美;审美需求;消费文化 中图分类号: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 引发中性美潮流的社会背景 随着当前利用媒体进行的多种选秀节 目展开,以李俊基、李宇春为代表的新偶像引发了一股颠覆传统 审美观念的革命。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 《超级女声》的选秀节 目,李宇春、周笔畅等中性化代表的女生引 导了新的审美潮流,她们留着短发,穿着牛仔服,以其中性的装扮和外形赢得大众的喜爱。接着2006年的 超级女声尚雯婕、黄雅莉等再一次将李宇春式的女生带入了大众审美的新视野。人们不再用 “美女”来评 价她们,而多用 “帅”和 “酷”来称道这种新的女生美。同时,其他选秀节 目如 “加油好男儿”“快乐男声” 等推选出来的温柔可爱型的男生也受到大众的喜爱。不仅中国,随着韩国电影 《王的男人》而走红的韩国 男影星李俊基,也因为其俊美漂亮的脸型成为新男性的偶像。包括韩国很多杂志封面的花样美男也带动男 性中性化的潮流。于是在中韩等国,甚至西方,刮起一股中性美的时尚潮流。 面对席卷而来的中性美潮流,社会上涌现出很多不同的声音。第一种观点主张回归传统,强化性别意 识。持这种观点的人普遍认为这种审美趋向是与社会普遍标准、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相违背的。他们认为 这种 “男的像女的,女的像男的”的审美现象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这样会削弱中国的民族自信心,应该 让社会回到 “阳刚和阴柔泾渭分明的时代。”心理学家张萍、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宋怀强等都认定,中性化是 一 种可怕的趋势。他们认为中性化审美流行的原因是20世纪8O年代后出生的女孩大都追逐过韩剧、日本 漫画,那里面大量的 “花样美男”无形中成为她们对浪漫爱情的憧憬对象。女孩对瘦小且机灵的男生更有 一 种姐妹般的亲切感。但他们认为,男人的中性化很可怕,意味着没承受力、没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 有的学者认为这种阴阳颠倒的审美不可理解,女生过分追求男性的特质会让自己失去女性应有的魅力。 有的学校校长很担忧由于青少年过分追求时尚,导致校园出现了一些性别不明确、中性化的现象和倾向, 如男生说话细声细气、动作忸怩、喜留长发、性格柔弱,缺乏男性应有的意志品质、行为方式,从心理学 来讲,这种不明确的性别取向表现过度,就会造成性别错位,影响男孩将来融入社会甚至影响婚姻生活。 反之,女孩也是如此。一些人认为这种审美潮流会模糊青少年的性别意识,误导他们的成长。上海教育电 视台台长张德明说:“从选秀的角度来看,诞生的冠亚季军毕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要尊重观众的投票。 但另一方面,我们社会有一个倡导和导向的问题,必须要设立一定的标准,因为人还是要有个性,男的有 男个性,女的有女个性,男性应该偏向阳刚,女性则偏向温柔,这些还是不能颠倒的。我认为选秀活动组 收稿 日期:2OO8一O7—30 作者简介:刘晓飞 (1983一),女,山东枣庄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 墨 兰 兰堕堂塾 一 一.— — 一 织者在设立标准的时候可以更全面一些,我们并不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是不允许多样化,但我们所要树立的是什么样的偶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像,什么样的榜样,包括媒体的宣传倾向,都应该 致中和,天地位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