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2013 教学资源建设纲要
第二讲 语言的文化魅力 目 录 一、词语中的佛教文化积淀 佛教的传入,催生了汉语新词产生的一次高潮。源于佛教的许多词语进入汉语日常语汇。 1.人神鬼怪名称类 魔 现代日常口语中常用到的 魔鬼 魔芋 着了魔 走火入魔 “魔”居前词语的有: 魔女 魔法 魔镜 魔头 魔怪 魔力 魔爪 魔掌 魔术 魔窟 魔杖 魔方 “魔”居后的有: 妖魔 心魔 病魔 色魔 阎王 1.佛教称主管地狱的神 毕淑敏的小说《预约死亡》中一位老太太说:“我84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陈毅《梅岭》诗之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比喻极严厉或极凶恶的人 《洪湖赤卫队》:“狗渔霸,活阎王,抢走了渔船撕破了网。” 曹禺《雷雨》第四幕:“我在这个死地方,监狱似的周公馆,陪着一个阎王十八年了。” 3.成语:“阎王好见,小鬼难当(dāng)。”比喻下属比官长难对付。 尼姑 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少年初受戒,叫做“沙弥尼”;至20岁,再受具足戒,叫做“比丘尼”。 汉语中,“姑”指女性。梵汉同义复用,“尼”加“姑”成“尼姑”。 尼姑所居之寺庙叫“庵”,以别于和尚所居的“寺”。 2.动植物、建筑、器物名 茉莉 塔 “塔”从实物到作为一个词都来源于佛教,始见于东汉《道行般若经》,是译经专造新字。 “塔”原指佛塔。 佛塔起源于印度,用于收藏舍利,后亦用于收藏经卷、佛像、法器等。传入中国后,后来泛化,不限于佛教,成为一种建筑物的通称。 钵 “钵”指佛教修行者吃饭用的食器。 中国古已有“盋”字,佛教传入,佛徒之食器“钵”意义与原有之“盋”字近,为专表佛家器物,则造专用于佛教的俗字“钵”。 3.动作、行为(含心理活动)类 南无 “南无”是归命、敬礼、度我之意。 佛教徒常用来加在佛、菩萨名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 忏悔 “忏悔”是梵汉合璧词,方式是近义互补。 “忏”本意“忍耐,容恕我罪”,指对人发露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的一种自我表述,后发展成专以悔罪祈福为目的的一种宗教仪式。 汉语中原有“悔”,如《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音译的“忏”加上汉语的“悔”,就形成了“忏悔”。 “忏悔”后来泛化用于一般人,指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二、语音与对称和谐的审美积淀 1.诗歌押韵 韵律和谐是诗歌的本质特征,押韵是增强诗歌韵律的重要手段。 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一般在句末,使之相互呼应,利用韵律和谐的特质制造出回环反复的艺术效果。押韵的字称为韵字,放在句末叫韵脚。 近体诗的押韵 主要包括: (1)偶句押韵,只押平声韵; (2)同韵部字才可相押,不可用邻韵的字。 为了诗歌创作的方便,古人将“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为“平”“仄”两大类。 “平声”是指声调没有高低起伏的变化,包括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仄”是不平的意思,“上、去、入”三个调类由于有声调的高低起伏的变化,所以归入“仄声”类,包括现代汉语的“上声”“去声”。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近体诗的押韵: 讲究声律。声律是指声调的配合规律,也就是平仄。 声调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能形成一种特有的音乐美。 近体诗除了讲究押韵之外,用字还讲究平仄,其规则可以概括为: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间,平仄相对;各联之间,平仄相粘。 五言律诗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案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