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骏马中土古典文学中的游牧文化意象
骏马:中土古典文学中的游牧文化意象
高小康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 )
摘要: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中,骏马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因为中土农耕文化所使用的马匹主要是来自游牧文
化中马种的输入和改良,同时,游牧文化的尚武精神也体现在骑射的形象上。随着战争和贸易、文化交流,西域良
马进入中土改良了中土马匹品种,也影响了中土文化中崇尚勇猛、豪放的精神与审美趣味的形成。骏马成为汉文化
中战争和英雄想象的一种投射符号。这种符号意象通过文学艺术表现出来,沉淀在中国传统审美精神中,使中土文
化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
关键词:骏马意象;土;牧文化
中图分类号码:I206.2 文献标识码:A
本文自开始就需要解释标题中所用的 “中土”这个概念:这里大体上是指黄河、长江流域农耕
文化区域,包括中原、江淮、江南等传统上汉文化的中心区域。为什么不用中原、中国、华夏、汉
文化、农耕文化等更通用也更学术化一些的概念,却要用这么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呢?就是因为这
些常用的概念并不能准确概括本文所要讨论的中国历史上作为文化主流的以农耕为主的族群和地
域:“中原”地域偏小,“中国”当然太大,“华夏”不涉及文化形态,“汉文化”有失偏狭,“农耕文
化”虽然与本文所涉及的文化形态相关,却与研究内容的关系较远……如此纠结一番,最后只好斟
酌选用了 “中土”这个虽然不够学术,却相对比较合乎文章内容的概念。
一
在研究中国历史上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关系时,一个与这两种文化有重要交集的符号就是关于
骏马的意象。古代中土文化中对骏马有过无数描述,从先秦的伯乐相马到后来历代文人的文学想象,
骏马意象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这个意象对于理解古代中土与北方、西域游牧文化在精神联系有
特殊的价值。
我们首先看看唐代诗人李贺的 《马诗》一些为人所颂的诗句: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 《马诗》中的马意象很有特点:诗中用房星 (天马星)比喻所咏叹的马不是凡间之物而是
1
天马;同时又用 “瘦骨”嶙峋暗示好马未能达到赏识和善待,以此隐喻怀才不遇的郁勃之气。最后
一句 “犹自带铜声”突出了骏马清瘦刚劲的特征。这种骏马形象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现代画家徐悲
鸿所画的骏马。
在中国汉民族的古典文学中,骏马意象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在先秦关于伯乐相马的故事中,
对好马的评价标准就是所谓 “千里马”,即速度与耐力兼备擅长奔跑的马。这种奔跑能力不仅是马的
实用性,而且在中土精英文化中被升华为一种精神境界。例如 《世说新语 · 言语》中有这样一段话:
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
在这里可以看出,骏马在当时具有了双重意义:首先是一种奢侈,所以僧人养马被讥 “不韵”。
但支遁的回答是“重其神骏”,意谓自己并非炫耀奢侈,而是欣赏骏马所体现的一种内在精神意蕴“神
骏”。在好马之 “骏”上又冠之以 “神”,便有了更深刻的内涵。杜甫诗中所谓 “可怜九马争神骏,
顾视清高气深稳”也是对神骏的描述,这是骏马意象升华到更高层次境界的概念。上面所引李贺的
这首 《马诗》所表现的就是超凡脱俗的 “神骏”意味,是对于骏马速度、爆发力、勇敢、高贵等性
态的升华隐喻。可以说,从伯乐的千里马到后来文人所欣赏的神骏,都表明骏马意象在中土主流传
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美学精神内涵。
二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农耕为主的汉文化传统中,马主要是一种用来拖拉载物的挽力役用畜。直
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搞胡服骑射之前,中土各国在战争中用马也不是配备骑兵而是用来拉战车的。
对于马的这种使用,需要的是适应这种用途的挽力和耐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陪你轻松舒适的度过那几天 AFU玫瑰悦舒按摩油评测.pdf
- 陶渊明《读山海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pdf
- 陶瓷粉体常用的干燥方法_诸爱珍.pdf
- 雅思口语——元宵节相关.docx
- 雅思写作主谓宾 宾补句型练习第二部分.docx
- 雅思阅读材料推荐: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pdf
- 集群行为诸相关概念分类新框架.pdf
- 雍正王朝.PDF
- 零部件分类一览.PDF
- 需求清淡,价格平稳.PDF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