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理解’
交互教學法的源起 交互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是Palincsar和Brown在1984年首先提出。 在1980年代以前,在美國的教室裡,教師幾乎沒有閱讀理解教學。 Durkin(1979)的教室觀察報告發現,她觀察了四年級的閱讀教學課4469分鐘,老師只有20分鐘在做閱讀理解教學,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問學生問題和指派作業。 何謂「交互教學法」? 交互教學法包含兩個部分: 教導特定、具體可以提昇閱讀能力的策略 教學活動是在師生相互對話的情境下發生 利用「引導練習」的方式,將簡單而具體可行的策略來將教導文章理解(Brown Palincsar, 1989)。 Palincsar和Brown將這種方式有效地提昇低理解能力學生在「說明文」上的理解表現。 交互教學的理論基礎 Vogotsky(1978)的「近側發展區」理論(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Wood et al.(1976)的「專家鷹架」理論(expert scaffolding) Rogoff Gardner(1984)的「預期教學」理論(proleptic teaching) 「近側發展區」 「個體在未接受任何協助下獨立解決問題時的實際能力」與「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儕指導或合作下所表現的能力水準」兩者間的距離(Vygotsky, 1978, p.86) 交互教學法的目的在於透過老師的示範以及學生與老師的對話,逐漸縮小學生的「近側發展區」,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閱讀工作 。 專家鷹架 「鷹架」的隱喻(Wood et al., 1976) 可以「調整」、「暫時」的支持,當不需要的時候便可以「移除」。 降低複雜性 維持學生興趣 標示出重要特徵 示範解決方法 專家鷹架 所謂「專家鷹架」意指在專家提供引導、支持幫助生手學習,直到這樣的幫助不再需要為止。 在「交互教學法」中,專家即提供學生一種學習的鷹架和各種必需的支持,以促成學生有機會展現已有的技巧或是策略,達到較高層次的認知。 預期教學 「預期教學」一詞,指的是對學生能力的預期(Palincsar Brown, 1984)。 學徒制教學:鼓勵生手參與團體活動,並由專家給予支持,生手一方面從專家身上觀察學習,一面執行簡單的工作,以發揮較高層次的能力(Palincsar Brown,1989) 「交互教學法」中,「預期教學」即展現在老師逐步地將學習責任轉移到學生身上( Palincsar, 1984 )。 * 交互教學法的實施方式 教導四個閱讀策略: 摘要、提問、澄清、預測。 教師放聲思考示範: 在實施初期,教師承擔大部分責任,教師明確示範理解課文時運用的策略。 教師帶領學生練習: 教師示範之後,學生在下一段落練習,在練習中教師可以邀請學生擔任小老師,帶領大家討論和分析課文內容。 交互教學法的實施方式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回饋,做進一步的示範,提供引導、提示和解釋等,這些都是在學習者的討論、對話中自然進行的。 閱讀的責任轉移: 教師逐步釋放閱讀的責任,讓學生自己使用策略,獨立閱讀。 在課堂練習中,逐漸轉移責任,學生扮演大部分思考的角色,只有教師在觀察到他們需要時才給予協助。 練習變成一場對話,藉由合作,師生的對話為文本帶來意義,而非只是字句的重述。 * 交互教學法的實施方式 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邀請學生以各種形式參與討論: 對其他學生的摘要加以評價或精緻化 就文本內容提出其他的問題 評論其他人的預測 對他們不懂的內容要求澄清 幫忙解答不清楚或誤解的地方 交互教學法的實施方式 教師亦要幫助學生重述問題、精緻化他們的答案。 在一連串的「引導練習」中,教師逐漸地將責任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慢慢負起閱讀的責任,教師從旁觀察,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協助。 交互教學法的特點 具體教導和練習四個閱讀策略 提問、摘要、澄清、預測 「師生對話」是用以練習上述四個策略的手段 強調閱讀「責任逐漸轉移」的教學。 * 交互教學法的兩種形式 Reciprocal teaching only ( RTO ) 單純交互教學法 Explicit teaching before reciprocal teaching (ET-RT)交互教學前明確教導策略 ?兩種形式的差別在於策略的教學在「何時」發生?「如何」發生? 交互教學法的成效 美國的分析結果 在Rosenshine Meister (1994)的回顧研究中發現,16篇進行交互教學的論文中,在標準化測驗的效果量為.32,研究者自編測驗效果量為.88 對各個年齡層、不同能力的效果混淆 對摘要和提問兩種策略能力有顯著的提昇 台灣的現況 台灣交互教學研究 年份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4 2003 2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