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规程(试行) - 江西林检信息网.DOC

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规程(试行) - 江西林检信息网.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规程(试行) - 江西林检信息网

ICS65.020.01 B65 备案号: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440—2005 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规程 2005-01-07发布 2005-01-10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西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赣州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永松、温小遂、朱云贵、刘兴平、曾文文、卜明生、罗俊根、曾兵兵。 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尾松毛虫发生类型区划、监测预警、灾害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有关监测预警、生态防治及无公害农药防治等。 2引用规范性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337.3—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3术语 3.1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 通过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增强该系统内各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稳定性,充分发挥松林的抗逆作用,同时综合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森林生态系统中松林~害虫~天敌食物链的功能流进行合理的调节与控制,以实现可持续控灾。 3.2监测预警 综合采用统计、实验和林间观察等方法,进行马尾松毛虫种群系统观测,以监测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动态,分析并发布其警度指标的全过程。 3.3生态防治 除去那些直接作用于寄主、森林病虫或寄主—有害生物相互关系的防治措施外,凡通过改善树木的生态环境,间接地影响寄主—有害生物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均包含于生态防治之中。 3.4效应岛 利用边缘效应原理,在林中空地内人工栽植阔叶树或针叶树,与原有林分呈岛屿镶嵌分布的复合森林群落结构。 3.5松树诱导抗性 松树受食叶性害虫取食后,导致其针叶内物质含量的改变而产生的抗虫作用。 3.6灌木多样性指数 灌木系指未达乔木层高度的植物,灌木层物种确定按此层高度相差不超过乔木层平均高的20%的标准划定。灌木多样性指数(H): n为所有物种数目;Pi为第i个物种的个体在样品(同一层)总数中所占的比例,i=1,2,3……。 4 马尾松毛虫发生类型区划 发生类型划分,根据松毛虫历年发生情况及森林生态系统条件,划分常发区、偶发区、自控区三种类型。 4.1 常发区 海拔300m以下,集中连片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或飞播、人工中幼纯松林,郁闭度和植被盖度小,人为干扰强度大,树势衰弱,生物群落结构简单,马尾松毛虫暴发周期3~5年的低山、丘陵地区的松林。 4.2 偶发区 海拔300~500m,松林中龄林比例大,郁闭度和植被盖度中等,生物群落结构较复杂,马尾松毛虫偶发周期5~7年的低山、丘陵地区的松林。 4.3 自控区 海拔500m以上,松阔混交林比例大,林相和生物群落结构较复杂,一般不发生马尾松毛虫灾害的松林。 5 监测预警 5.1监测体系 5.1.1测报(监测)点类型 分系统测报和一般测报。常发区实行系统测报和一般测报;偶发区(包括县级以下测报监测点)只实行一般测报。 5.1.2系统测报(监测) 5.1.2.1测报(监测)任务 马尾松毛虫常发县(市、区)配置专职测报员在辖区设置的标准地内观测、分析马尾松毛虫各世代有关虫态变动情况和防治方法比重、生物多样性(包括昆虫天敌多样性)、二、三代分化等有关预警要素,运用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制定和完善辖区预警体系,发布中长期预报和提出科学防治措施。同时汇总分析一般测报虫情,按规定上报虫情分析结果。 5.1.2.2标准地选择 综合考虑不同立地条件(坡向、坡度、坡位、海拔等)、林分组成、郁闭度等情况,选择700 hm2左右的松林,在有代表性的林地设立10块固定标准地进行马尾松毛虫各世代有关虫态观测,每块固定标准地面积为0.08hm2,并保证观测标准株不少于20株。当出现固定标准地内虫情1 级以下或松针失叶率在70%以上或蛹期考查无法进行等情况时,需要在标准地以外设立至少等同数量的临时样地进行补充观测分析。每世代各有关虫态的观测必须在同一标准地内完成。 5.1.2.3测报(监测)内容与方法 虫情测报分别为越冬后幼虫恢复取食期、越冬代蛹期、越冬代成虫期、第一代卵期、第一代幼虫期、第一代蛹期、第一代成虫期、第二代卵期、第二代幼虫及二、三代分化期、越冬前幼虫期等。 幼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