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阅读刘禹锡的《乌衣 巷》 和《石头城》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在主题表达上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③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2)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 * 西 塞 山 怀 古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⑤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学习目标:通过诵读,体会《西塞山怀古》的语言风格并领悟其表现手法。 古诗文鉴赏高考大纲要求:鉴赏评价 D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文学家、哲学家。805年,参加“永贞革新”。因为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他被贬谪长达22年, 但却始终不屈。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他的诗,风格雄豪苍劲,传诵之作极多。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寄寓深远,被奉为“咏史大家”。这段材料的关键词是:刘禹锡、文学家、哲学家、永贞革新、风格雄豪苍劲、语言平易、寄寓深远、咏史大家。 前四句语言雄壮豪迈,气势磅礴。 后四句语言含蓄厚重,苍凉慷慨。 借古讽今: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多深刻的体察,而他们大多数又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感到生不逢时。心中郁积不满,但又不可明说,特别是揭露时弊,指斥朝政更是不便明说,于是他们往往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求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曲。借古讽今之诗,乃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借古是为了讽今,鉴古观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理解鉴赏这类诗词,必须时刻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时的心境。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时代。而这首诗写于824年,割据势力重新抬头,当时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这首诗。 讽今之意: 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它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金粉六朝豪奢腐化,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荒淫误国的教训,对于当时骄奢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应该引起它的警醒。 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在主题表达上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具有含蓄蕴藉之美。 《乌衣巷》通过对丛生野草和野花及斜阳残照景象的描写,说明了豪门世家不能永享富贵,表明了社会总在发展变化的深刻哲理。《石头城》通过描写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寄寓了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