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简介作者 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黔境( ) 白雪皑皑(   ) 千锤百liàn( ) 草毯泥毡( ) 丢kuī(   )弃甲 《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 前因: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准备北渡长江,在川西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9西渡赤水 云南扎西,遇重兵围堵,放弃北渡。 2月18日东渡赤水 小部引温水,主力占桐梓、娄山关、遵义城,遵义地区作战,击溃和歼灭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人。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后遇敌南北夹击,再次西进。 3月16日西渡赤水 川南古蔺 3月21日东渡赤水 小部牵制,主力向南二渡乌江,将几十万敌军甩在江北 后果:佯攻息烽,兵临贵阳,进军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 《过雪山草地》 * 执教:李耀中 Email:lisayez@126.com Http://74/ww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课文,把握两首诗的主旨。 2、学习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豪情 。 3、牢记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告别 2.突破封锁线 3.遵义会议放光辉 4.四渡赤水出奇兵 5.飞渡大渡河 6.过雪山草地 7.到吴起镇 8.祝捷 9.报喜 10.大会师 qián ái 炼 zhān 盔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或使对方离开原来防守的地方以便袭击。(??? ) (2)大军开到城下,也比喻形势十分危急。(?? ? ) (3)打铁炼钢,除去杂质。比喻经过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 ) (4)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 调虎离山 兵临城下 千锤百炼 同甘共苦 听录音,注意节奏、重音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并画出两首诗的中心句。 整体感知 知 1.请你在歌词中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妙处。 2.这首歌词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品味语言 如:“压”写出了敌军来势汹汹。 1. “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 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中心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话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   朗读《过雪山草地》思考: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加以渲染?有什么作用? “迎”字,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把“草地沼泽”比成“草毯泥毡”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如:“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