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播学本土化的理解和观点2.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传播学本土化的理解和观点2

对传播学本土化的理解和观点 邓宇 * * 一、本土化的内涵 二、传播学本土化的主要发展阶段 三、本土化研究的发展前景 四、传播学本土化的研究特点 1、中国社会对传播学的需要 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开放,传播学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愈显突出,成为显学。 中国社会尤其呼唤传播学 经济一体化,传播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已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国若想不重蹈覆辙,只有与时俱进。 2、传播学本土化 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目的 余也鲁、孙旭培、绍培仁 中国化的传播学研究,基木上以古为主、以今为辅,致力于中国文化中传播理念和传播智慧的展现和弘扬;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研究,基木上是以今为主,以古为辅,着力于中国当代传播活动中现象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 1982年的第一次会议 1986年的第二次会议 1993,1995年连续召开的第三、四次会议 1997年的第五次会议 1、加强古代传播研究以推进本上化进程 澳洲传播学者奥斯本曾说:“对一个没有特殊传播理论的国家来说,一个最有效的、有力的开端是认真研究本国的传播史,尤其是本国传播政策形成的过程,从中发掘本国传播的目的、目标和原则。”现代系统的传播理论虽然不产生于中国,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丰富的传播资源,从历史到制度,从思想到技巧,有取之不竭的资料可供研究。 2、从我国传播实际出发加强中观研究 我国已经出版的很多传播学著作也都是概论性宏观著作。鉴于我国出版的宏观性著作已经不少,而微观的原创性研究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一时难以有大的发展,因此,另辟蹊径,加强 “中观研究”也许是我国传播学发展的新路。 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趋向多元与精致 作为一门多级交叉学科,传播学不仅涉及新闻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还涉及语言学、人类学、哲学及相关的技术学科,是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合点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综合科学。这一“边界不清”、“多元共生”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它在现代及未来社会日益受到学界重视的重要原因。因此,传播学研究涵盖的内容将会日益丰富,涉及边缘也会不断拓宽。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