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讲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2
第二节 殷商西周文化 一、夏文化:1、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渡到青铜器。夏朝,中国已进入青铜器时代。 2、农业生产已有相当发展??? 《论语·宪问》:“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3、私有制确立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正是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那时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拥有私有财产。传说尧比较富有,舜有储粮的仓库,禹的父亲曾筑城保护自己的财产。 4、中华文化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起来 1、文字: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 2、典籍:“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多士》) 3、青铜器: 4、尊神重巫的神本文化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礼记·表记》) 地位最高的神是主宰人间事物的“帝”或“上帝”。商汤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jí,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 以尊神重巫为特色的殷商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 三、西周文化 周人的文化转型:从“神本”走向“人本”。 周人的“人本”文化表现在:建立宗法制、分封制和礼制三个方面。 “制礼作乐”的礼制文化是周代文化的核心内容。 周礼的内容: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 《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士无二主,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也。” 中国传统“礼文化”创始于西周。 周人还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思想,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天人合一”等思想的肇始。 第三节 春秋战国文化 “轴心时代”(Axial Age)的说法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在《智慧之路》中提出一个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的观点。他认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的600年中,出现了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德莫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老子、孔子等一大批哲人,他们排除了人类神秘的“原始思维”对宇宙的神话解释,开始用理性思维对自然、社会和人进行审视和沉思。 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坏”、充满战乱的动荡时代,但中国文化却奏响了辉煌的乐章。 西周制礼作乐,东周礼崩乐坏。春秋300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战国250年,大小战争220余次。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春秋战国文化的核心:百家学说,竞相争鸣。 诸子百家中主要学派的特征 1、儒家:由孔子开创。以“仁”为学说核心,并以“仁”释“礼”。(“仁”、“礼”、“中庸”)孟子提出“仁政”(“以民为本”)。 2、道家:由老子开创,庄子发展之。以“道”为宇宙之本源、万物变化之规律。 儒、道对比:儒家注重人事,道家崇尚“天道”;儒家讲求文饰,道家向往“自然”;儒家主张“有为”,道家倡导“无为”;儒家强调个人对家族、国家的责任,道家热衷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 3、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重“法”(政令)、“术”(策略)、“势”(权势)。 4、墨家:创立者是墨翟。倡导“兼爱”、“非攻”、“尚同”、“节用”等思想。代表下层群众(主要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5、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特长是“深观阴阳消息”。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第四节 秦汉文化 一、秦朝的文化统一与思想专制 1、文化统一的重要措施:(1)“书同文” (秦篆) 。(2)“车同轨”。(3)“度同制”。(4)“行同伦”。(5)“地同域”。 2、思想专制:“焚书坑儒”。李斯:“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二、汉代的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主要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汉书·董仲舒传》有“天人三策”记载了董仲舒关于“大一统”问题的阐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2、立“五经博士”。推行“以经取士”的选官制度。 五经博士 ,学官名。博士源于战国。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汉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