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章 元素发现史
牛顿 (1642~1727) 牛顿的游戏 夫朗和斐 (1787 - 1826) 本生的实验—令人惊喜的结果 本生灯→平行光管→三棱镜→窥管 白昼点灯,大找特找 --突破性的精密仪器 大胆的实验 --化验太阳 铷(Rb) 铯(Cs) 本生的新发现 五、门捷列夫的周期率 六、惰性气体 瑞利,1842~1919,英国物理学家。 1.2572克与1.2560克 亨利·卡文迪许 1731—1810 卡文迪许做过的实验 翻翻旧档案去吧 拉姆齐,1852~1916,英国物理化学家。 元素中的隐士 元素不可分? 不可见的光线 威廉·伦琴(1845—1923) 布鲁克斯管 一哄而上的X射线热 4、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宋应星(公元1587—16671,字长皮,江西省奉新县雅溪乡人。他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其所著《天工开物》一书、是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如在五金卷中,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宋应星塑像 科学巨著《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之铸鼎图 《天工开物》之南方挖煤图 明崇祯十年原刊本《天工开物?序》 《天工开物》之筒车图 《天工开物》之南方榨图 《天工开物》之生熟炼铁炉图 《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古代农业和工业生产技术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在科学史中首开先例,其所述范围之广为以往任何著作所不及,足可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G.阿格里科拉撰写的《矿冶全书》这本技术经典相媲美。此书出版后,很快便在福建由书商杨素卿于清初刊行第二版,并被清代官刻大型著作《古今图书集成》(1725)及《授时通考》(1737)广泛摘引。虽然l8世纪后半叶《天工开物》因有反清思想而一度遭到厄运,但仍成为当时许多学者的参考书。 此书于l7世纪末传人日本,1771年大阪出现了刻本,从此成为江户时代(1608一l868)日本各界广为重视的读物,刺激了“开物之学”的兴起。 20世纪时,此书又被译成现代日语,至今畅销。 l8世纪《天工开物》还传到朝鲜,成为李朝(1392一l910)后期实学派学者参引的著作。 1830一1840年间,《天工开物》中的《丹青》、《五金》、《乃服》、《彰施》及《杀青》等章还被摘译成法文,接着转译成英文、德文。《乃服》中的养蚕部分被译成意大利文和俄文。达尔文读过这部分内容,曾作过转引。 1869年,《天工开物》有关工业各章的法文摘译,又被集中收入“中华帝国工业之今昔”(Industries anciennes et modernes de L‘ Empire Chinois),刊于巴黎。1964年,有关农业的前四章被译成德文。 l966年,《天工开物》全书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目前,这部书已成为世界科学经典著作在各国流传,并受到高度评价。法国学者S.儒莲称此书为“技术百科全书”,日本学者三枝博音称其为“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英国学者李约瑟把《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称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中国的狄德罗”。 5、我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对我们的启迪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以来—占处于一个欧洲人所望尘莫及的地位。例如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著文中提到的,“中国的这些发明与发现往往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欧训,特别是中世纪以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沈括的《梦溪笔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出版,标志了这个民族的科技文明已达到了成熟期。 宋应星生于1587年(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卒于约1666年(清康熙五年)前后。整个生命经历了明未清初这一社会动荡时期。29岁时以全省第3名中举;而后虽饱读经书、才高八斗,却“五上公车而不第”。 宋应星完成如此巨著的时代.竟不是什么太平盛世。恰恰相反,他所经历的四朝(明·万历、祟帧,清·顺治、康熙)不是政治腐败、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