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 第四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文论 第四讲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 圣·奥古斯丁的文艺观 阿伯拉对世俗文艺的肯定 托马斯·阿奎那的文艺观 中世纪的基本情况 历史学家一般把从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453年东罗马布国灭亡这一千来年的历史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的封建时期。封建制的经济形式是封建领主占有土地,农奴依附于封建庄园租种领主的土地,缴纳高额地租并服摇役,其政治形式是等级君主制。 欧洲中世纪在文化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督教的兴起和统治。 基督教文化是和古希腊罗马的多神教文化相对立的,它对古代文明、古代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进行全面否定。早期他们主要是借助于柏拉图的神秘主义、罗马后期的哲学家普罗提诺(普洛丁)的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亚历山大理亚学者阐述的亚里斯多德的学说,形成了教父哲学,其代表人物是圣·奥古斯丁。后期更侧重于借助亚里斯多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因素建构基督教神学体系,形成了经院哲学,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在圣·奥古斯和托马斯·阿奎那之间的著名人物是阿伯拉。基督教神学是与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以及当时世俗的文学艺术不相容的,因此这一时期没有出现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也没有专门的文艺理论家.中世纪文学艺术理论思想只是神学的一部分。 把美看成上帝的一种属性,上帝代替了柏拉图的“理式”,上帝就是最高的美,是一切感性事物(包括自然和艺术)的美的最后根源。通过感性事物的美,人可以观照或体会到上帝的美。从有限美见出无限美,有限美只是到无限美的阶梯,它本身并没有独立的价值。在美的自然事物与艺术作品之中,经院派学者一般是看重前者而鄙视后者,因为前者是神所创造的而后者只是人所创造的。“人造的”就含有“虚构的”“不真实的”意味。虔诚的教徒们要“从上帝的作品中去赞美上帝”。因此,中世纪的美学并不以文艺为主要对象,这是中世纪美学的总的情况 。——朱光潜 圣·奥古斯丁的文艺观 奥古斯丁(公元350一430)生于当时局于罗马帝国版图的非洲北部的塔加斯特城,即今阿尔及利亚的苏克阿赫拉斯。奥古斯丁青年时代信奉摩尼教,曾经醉心于新柏拉图主义,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学有相当深刻的研究,当过文学和修词学教师。32岁时决定改信基督教.33岁时接受了基督教洗礼,37岁时升为神父,41岁时任希波大主教。他与教内各派论战,成为基督教学术界的中心人物。著有《论美与快适》(已佚失)、《地之都》、《忏悔录》 1.上帝是美的本体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说:上帝是“一切美的事物的美”,上帝是美的本体,上帝的美不能直接观照,但又不是虚幻的。上帝把他的美体现在创世活动中,因此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体现上帝的光辉。他认为是上帝把自己的数的统一和谐体现在他所创造的万物之中,造成了世界美。 至高、至美、至能、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隐、无往而不在,至美、至坚、至定、但又无从执持,不变而变化一切,无新无故而更新一切:“使骄傲者不自知地走向衰亡”;行而不息,晏然常寂,总持万机,而一无所需;负荷一切,充裕一切,维护一切,创造一切,养育一切,改进一切;虽万物皆备,而仍不弃置。你爱而不偏,嫉而不愤,悔而不怨,蕴怒而仍安;你改变工程,但不更动计划;你采纳所获而未有所失;你从不匮乏,但因所获而欢乐;你从不悭吝,但要求收息。谁能对你格外有所贡献,你便若有所负,但谁能有丝毫不属于你呢?你并无亏欠于人,而更为之偿;你免人债负,而仍无所损。我能说什么呢?我的天主,我的生命,我神圣的甘饴,谈到你,一人能说什么呢?但谁对于你默而不言,却是祸事,因为即使这人谈得滔滔不绝,还和未说一样。   奥古斯丁给一般美所下的定义是“整一”或“和谐”,给物体美所下的定义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前一个定义来自亚理斯多德,后一个定义来自西赛罗,在字面上都只涉及形式。但是这些侧重形式的老定义在圣奥古斯丁的思想里是和中世纪神学结合在一起的。无论在自然中还是在艺术中,使人感到愉快的那种整一或和谐并非对象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是上帝在对象上面所打下的烙印。上帝本身就是整一,他把自己的性质印到他所创造的事物上去,使它尽量反映出他自己的整一。有限事物是可分裂的,杂多的,在努力反映上帝的整一时,就只能在杂多中见出整一,这就是和谐。和谐之所以美,就因为它代表有限事物所能达到的最近于上帝的那种整一。但是由于与杂多混合,比起上帝的整一,它究竟还是不纯粹不完善的。从此可见,圣奥古斯丁关于无限美(最高美,绝对美)与有限美(感性事物的美,相对美)的分别的看法基本上还是柏拉图的看法(感性事物的美只是理式美的影子)。 奥古斯丁还接受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神秘主义的影响,把数加以绝对化和神秘化。现实世界仿佛是由上帝按照数学原则创

文档评论(0)

hello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