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之源从脑的了解开始.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之源从脑的了解开始

教學之源從腦的了解開始 壹、前言 5歲到11歲是大腦活化高峰期 (洪蘭,民95) 教育投資效益最佳時機在5到11歲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也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Eric Knudsen 與諾貝爾經濟學得主James Heckman 等四人共同寫一篇論文,討論國家投資教育時,投在哪個階段報酬率最高,經濟學者所畫的曲線到小學三年級就達到收支平衡點(break-even point),三年級以後的投資就是最高回收點,等到了出社會,就業訓練的回收點,那幾乎是谷底,很低了。 二、 人格與IQ受教育環境影響 神經學家解釋:人是動物界中嬰兒期最長的動物,別的動物如果像人類一樣,生下來不會跑、不會跳,早就成為別的動物的食物了。那麼為什麼人類會演化成需要父母這麼高的投資(parental investment)的動物呢?神經學家發現人的腦(人格與IQ)是一個基因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大腦晚成熟,因為它必須給環境時間和機會去作用。因此,現在已知,環境會影響神經的連接、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及基因的表現。 三、 嬰兒發展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嬰兒在三個月以後,頸子開始變硬,可以把頭抬起來,環顧四周的環境,而正好在這期間,嬰兒的大腦開始出現梭狀細胞(spindle cell’s 兩頭尖像紡織的梭子),梭狀細胞的軸突很長,將視覺、聽覺、觸覺等訊息送往前額葉。梭狀細胞只有人類才有,大猩猩、紅猩猩都沒有,連跟人類基因有99.4%相同的黑猩猩也只有一點點。(楊玉齡,民98) 神經學家認為梭狀細胞的出現,與嬰兒可以抬起頭看環境的時間相同並非巧合,他們認為這是造物者特意的安排,當嬰兒可以主動接受外界訊息時,大腦就有相對應的神經元來配合他,以便他們能很快的學習新事物,幫助他們隨著身體的成長來適應不斷變化的新生態,所以小時候的經驗影響成年後的工作效益。而這些經驗又是大腦成長和學習的結果,如果大腦出了問題,不但我們成長會受到限制,我們的學習和適應能力都會受到影響,生存也同時受到嚴重的威脅! 四、 家長信任老師能幫小孩發展大腦的學習能力,但你真的能嗎? 既然大腦的成長與運作是這麼的重要,而且每一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家長將他們的孩子送到學校,請老師教育他們、指導他們、照顧他們;他們相信他們的孩子的老師了解大腦的運作與學習歷程。但你真的了解腦的構作以及它們如何學習嗎?不管你將來照顧或教育的是一般小孩或有特殊需求兒童,如果你想改進你的教學工作,有效的分配你的教學資源,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經驗,你都得從了解人類的大腦,以及它如何運作開始入手! 貳、人類的大腦 大腦的重量與身體本身的重量有關。人類的大腦約有1300到1400公克。和其他動物比較,抹香鯨的大腦約有7800公克,海豚的大腦約有1600公克,黑猩猩的大腦約有454公克,而一般家犬的大腦僅約有72公克而已。 基本上大腦是由水(78%),脂肪(10%)和蛋白脂(8%)所構成,就像一顆大型葡萄柚,最外層有皺摺的皮叫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他的皺摺使得它能夠蓋住更大的表面範圍(每一平方厘米更多的細胞)。如果把它展開來,大腦皮質約有一張報紙那麼大。他在神經系統中扮演非常關鍵性的角色;他的神經細胞以神經纖維相互連結,期長度長達百萬英里(梁雲霞,民92)。大腦皮質可分原始皮質(發育較早,與人類本能性功能有關;職司味絕、嗅覺、升值、內分泌調整和維持生命等重要功能。)和新皮質(自胚胎後期開始,逐漸發育進化而成;職司知覺、思考和創造等方面之功能。)。人類的大腦的新皮質部分是所有物種中站位最大且多的,且保留有許多尚未確定功能的區域,擁有異於其他物種的獨特彈性與可塑性,以供未來成長、學習與創造之用(洪祖培與邱浩彰,民67)。 大腦皮質分成左、右兩個大腦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兩者功能互補。(參見圖2.1) 這兩個半球由大約兩億五千萬株神經纖維互相連結著,即中間的胼胝體(corpus callosum)。它是兩大半腦間互換訊息的高速公路,如果它被切斷人可能還可以正常的生活,但反應能力將會非常慢。(參見圖2.2) 科學家對於人類大腦皮質之功能左右不對稱的研究,已經不只兩百年了。兩百多年來關於左右半腦在處理資訊和學習新事務方面的異同,有許多不同的結論。直到1970年代由於諾貝爾醫學獎得主Roger W. Sperry博士對那些嚴重癲癇病患做切開胼胝體纖維的外科手術,進行分腦實驗,「在聯合沏數的情況下,背景因素相等,而且可以就近比較左右大腦,受測者解決同一問題時,即使是輕微的橫向差異都會造成重大影響。可以觀察到,同依個人不斷輪流採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或策略,就好像兩個不同的個體似的,端看當時使用的是左腦還是右腦而定。」(Sperry,1981) 「經過早期這些分腦病患的相關研究神經科學家得知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