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1营养与代谢性疾病
121营养与代谢性疾病
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密切。据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显示,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多与不适当的营养素摄入有关,因此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合理均会引起疾病,当前我国营养缺乏依然存在,但同时因营养过剩所致的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一直保持上升势头,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的健康。因此,改善我国人群的膳食结构,提倡合理膳食已成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疾病的营养治疗是现代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按不同时期制定符合其特征的营养治疗方案和膳食配方,以达到治疗、辅助治疗或诊断的目的。营养治疗应根据疾病治疗方案的需要,增加或减少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以达到治疗目的,如控制能量有利于肥胖患者控制体重,控制糖类的摄取有利于纠正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对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营养调整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恢复。在某些情况下,试验膳食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如隐血试验膳食对怀疑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起到协助诊断的作用。
12.1.1营养与肥胖
目前普遍认为,肥胖的发生受遗传、社会环境、个人行为及心理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调查中也发现: 只要父母有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危险因素分析还发现,吃饭速度与肥胖发生有显著关系,这与Waxman等人的报道一致。这可能是进食速度快、咀嚼时间短而不能使饱腹感及时发生调节而限制进食有关。食欲及每日主食进食量也与肥胖发生有显著关系,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的学生比喜爱运动的学生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高,提示食欲好、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活动量少、热能消耗低可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2006).
12.1.1.1肥胖的定义及诊断
肥胖(obesity)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增大,并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常表现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肥胖常表现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超重不一定全都是肥胖。机体肌肉组织和骨骼如果特别发达、重量增加也可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这并不多见。肥胖必须是机体的脂肪组织增加,体脂占体重比例增加。
目前已建立了许多诊断或判定肥胖的标准和方法,常用的方法可分为: 人体测量法、物理测量法和化学测量法三大类。
(1) 人体测量法
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肢体的围度和皮褶厚度等参数的测量。根据人体测量数据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肥胖判定标准和方法,常用的有身高标准体重法、皮褶厚度和体质指数(BMI)3种方法。
① 身高标准体重法。是WHO推荐的、最常见的衡量肥胖的方法。公式为: 肥胖度(%)=[实际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kg)×100%判断标准: 凡肥胖度≥10%为超重;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② 皮褶厚度法。用皮褶厚度测量仪(harpenden,皮褶卡钳)测量肩胛下和上臂肱三头肌腹处皮褶厚度,二者加在一起即为皮褶厚度。另外还可测量髂骨上嵴和脐旁1 cm处皮褶厚度。皮褶厚度一般不单独作为肥胖的标准,而是与身高标准体重结合起来判定。判定方法是: 凡肥胖度≥20%,两处的皮褶厚度≥80百分位数,或其中一处皮褶厚度≥95百分位数者为肥胖;凡肥胖度<10%,无论两处的皮褶厚度如何,均为体重正常者。
③ 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单位为kg/m2。
判断标准为: BMI<18.5为消瘦,18.5~25为正常,>25为超重,>30为肥胖。近年国内外学者多数主张使用BMI,认为BMI更能反映体脂增加的百分含量,可用于衡量肥胖程度。
(2) 物理测量法
根据物理学原理测量人体成分,从而推算出体脂含量。方法包括: 全身电传导(total bod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TOBEC)、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ndence analysis,BIA)、双能X线吸收(dualenergy Xray,DEX)、计算机控制的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 mographic scans,CMS)和磁共振扫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cans,NMRS)。后3种方法更优越,可测量骨骼重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药品名】纤维素酶【英文名】cellulase 【别名】 【剂型】 片剂:05g .pdf
- 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在毛细管电泳和色谱分析中的应用.pdf
- h5n1流感 - 宏恩综合医院.doc
- 青岛农业大学 大学生创新教育立项申请书 项 目 名 称 可降解水果套袋 .doc
- f-500 led 灯型感应探照灯.pdf
- 2017年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院.doc
- 2016年西南大学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联合培养生命科学拔尖创新 .doc
- 传染病与生活 - 博雅通识教育中心 - 国立勤益科技大学.doc
- 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第2课时)示范教案新 .doc
- 大臣确认组换えdna实验计画书 - 遗伝子实验部门 - 信州大学.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