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模型的建立 仍通过实体建模的方式来建立分析模型。 由于两层金属的屈服强度不同,且在1250℃时的数值又均较小,实践证明,这给程序的收敛带来很大困难。为解决此问题,一方面需要采取尽量细分网格的办法,另一方面就是要采用极小的时间步长。但网格的细分会造成网格数量过多,使计算量加大,计算时间延长。为此,在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时,在保证能使问题说明的基础上,采取了缩短带坯长度的办法。这样因带坯长度减小,不仅能达到细分网格的目的,又不会因网格细分而使网格数量超出。最终将带坯长度取为20mm。 模型的建立 带坯关于轧制中心线对称,故取其1/2作为研究对象。用四节点四边形等参单元PLANE42来离散。其中母带划分123个单元(左起第9~11列单元),凝固层328个单元(左起第1~8列单元),共451个实体单元。 轧辊用目标单元TARGE169离散,整体作为1个目标单元。在轧制过程中,带坯与轧辊接触,因此为建立带坯与轧辊的接触关系,在带坯的外表面和轧辊表面之间建立相应的接触单元CONTA171。共形成41个接触单元。目标单元和接触单元通过一个共同的实常数来联系。 离散化后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如下图所示(左侧圆弧为轧辊),共493个单元,505个节点。可看出,其网格划分较低碳钢带坯轧制的细得多。 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图 求解方法 造成程序难以收敛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母带和凝固层金属的屈服强度不同,这样在结合面附近会存在不均匀变形,其收敛性要比单一材料轧制的困难; 二是其在高温下的屈服强度数值较小。为此需要采取比低碳钢带坯轧制更小的时间步长和分步加载的方法,结果致使其达到收敛所用的时间也比低碳钢带坯轧制长得多。 求解方法 整个轧制过程仍采取分三个载荷步加载的办法: 第一步:带坯不动,轧辊先给带坯一微小压下(约0.3mm),以使轧辊和带坯间建立良好接触。注意在此步并不能达到所要求的压下量(1.6mm),否则网格畸变严重,导致不收敛,这点上与前面低碳钢部分的计算不同。 第二步:让轧辊旋转一定弧度的同时,压下带坯1.6mm。此步轧辊旋转不能太大,否则不收敛。 第三步:让轧辊旋转至带坯完全轧出。这样在摩擦作用下,带坯从轧辊外逐步被带入轧辊,直至轧制结束。 带坯的网格变形图 带坯内的应变场 带坯内的应力场 轧制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变形网格 作业: 任选一个: 1、结合你的课题,设想一种可能缩短生产工艺流程的方法。 2、查阅文献,阐述金属材料短流程、近终形的生产工艺。 3、结合你的课题,对可能涉及到的温度场或应力、应变场等进行有限元解析,并阐述主要解析过程。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 * * * * * * * * * * * * * * * * 2.3 ANSYS对接触问题的处理 ANSYS是通过在工具和工件之间建立接触副(Contact Pair)来处理两者之间接触关系的。 ANSYS对接触问题的处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接触副的建立;(2)接触检测位置;(3)接触渗透性及接触刚度;(4)摩擦类型等。 接触副 在研究金属塑性成形的接触问题时,通常将其中一个接触边界定为目标面,另一个定为接触面。接触面与变形体相关联,目标面为刚性的工具表面。接触面和目标表面共同组成接触副。 接触副的单元组成 接触副由两种类型的单元组成: 一种称为目标单元(Target Element),建立在刚性的工具边界上; 另一种称为接触单元(Contact Element),建立在描述变形体边界的实体单元 (Solid Element) 上(如图所示)。 目标单元和接触单元之间通过一个共同的实常数号联系起来。接触单元覆盖在变形体实体单元表面上,与实体单元表面具有相同的几何特性。 接触副组成示意图 实体表面 目标单元 接触单元 接触副组成示意图 接触检测 目标单元与接触单元是否发生接触要由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决定。 接触检测点(Contact Detection Points)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刑事诉讼法(中英文对照).doc VIP
- 司法考试复习强化训练题(二)(司法考试卷一(综合知识)考试卷).doc VIP
- 2024年09月华夏银行总行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Zbrush雕刻》课件——第二章_ZBrush界面与基础操作讲解.pptx VIP
- 工程总承包计量计价百问百答(完整合集)(1).pdf VIP
-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高职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 (高清版)DB43∕T 1358-2017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pdf VIP
- 北师大版(7-9年级)数学教材总目录.pdf VIP
- 读《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有感.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