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海外铁矿资本大布局
中国企业海外铁矿资本大布局伴随着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一轮又一轮的飚升,中国钢铁企业正在不断承受着成本剧增和利润挤压的残酷煎熬,特别是在国内铁矿石供给短缺且增量有限的市场环境中,无数中国企业正陷入为国外铁矿石供应商凶残绑架并可能窒息而死的窘境。因此,为了摆脱这种受人操控与宰割的痛苦生存状态,已经觉醒的中国企业开始走上了在全球搜寻和围猎铁矿石资源的投资之路。
倒逼出来的无奈选择
自从2005年作为一个重要的买方谈判代表坐到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谈判桌上以来,中国钢铁企业除了忍受着巨大的心理考验和压力之外,还客观上承受了连续5次谈判失败和为人残酷宰割的痛苦与煎熬。资料显示,从2005-2009年的短短5年间,中国钢铁企业无奈接受国际铁矿石生产商的涨幅要价累计达200%,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谈判失败,中国企业过去5年的损失高达7000亿元人民币。
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以中国企业再次败北而划上了句号。中国钢企不仅接受了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等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以下简称“三大铁矿”) 100%的涨幅要价,而且被中国企业看好的价格长协机制也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季度合约定价机制。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要接受更痛苦的盘剥,而且还要经受铁矿石价格剧烈波动的考验。
消费者就是上帝。作为全球铁矿石消费量和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理应在全球铁矿石价格的定夺上具有话语权,但实际并非如此。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每年铁矿石进口都在5亿吨左右,占到全世界70%左右。特别是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达6.28亿吨,创造了历史上增加数量和增长幅度的最大记录。而正是由于巨大的铁矿石需求量,中国企业才自暴谈判短板,同时使国际铁矿石生产商获得了稳定的要价筹码。
构成中国铁矿石需求的巨大力量来源于国内钢铁业的重复性膨胀。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粗钢产量2.82亿吨,而2009年粗钢产量则达5.68亿吨,增长2.01倍。作为钢铁业中铁矿石的消耗大户,中国粗钢生产中约62%至69%的铁矿石需求主要来自进口,这也就是说,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 62%至69%。中国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和铁矿石进口量的激增,带动国际铁矿石价格坐上了云霄飞车。
许多人天真地认为中国企业应该通过更多地使用国内铁矿石以形成对进口铁矿的替代,但只要将目光转移到国产铁矿石的身上,这种观点就会不攻自破。的确,中国国内的铁矿石储量并不算贫瘠,其中2009年的产量就达8.8亿吨,相比于2004年增长了2.8倍。但是,中国铁矿资源的80%都属于贫矿类别。以我国探明的单矿床规模最大的铁矿资源产地之一鞍山矿区为例,除极少富矿外,该矿区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至于全国铁矿矿石的平均品位目前更是低至17%-18%。而作为同样的指标,澳大利亚、巴西等地的铁矿石品位则达到了60%以上。大量的贫矿生产过程不仅对钢铁的生产设备有影响,还会影响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这让许多钢铁企业宁愿走出国门,花高价购买国外的优质铁矿石。
但是,受制于人的日子不仅现状悲怆,而且未来也不会出现意外的好结果。在与国际铁矿石生产商过招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突然发现,同为铁矿石资源贫乏并且主要依赖进口的日本钢铁企业不仅在谈判过程中游刃有余,而且对屡次近乎被剥夺式的谈判结果处之泰然。答案自然非常地简单,即日本的钢铁企业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参股到国外铁矿石上游企业。根据国际金属和矿产工业的权威机构AME提供的资料,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的铁矿中,8个有日本公司直接参股,其余的16个铁矿日本的企业也间接参股;在巴西的22个铁矿中,日本公司同样有参股。这种稳态性的资源互补机制不仅使日本获得了可靠的海外原料供应基地,而且在铁矿石价格近乎疯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从外部转移和稀释了日本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
师夷长技。作为钢铁强国日本的境外权益铁矿石目前已占到了其进口比例的60%以上,相比而言,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铁矿石权益量只有微不足道的4000万吨,且不足进口量的10%。因此,在国内铁矿石资源的质量瓶颈约束之下,面对着国外铁矿石巨头们的疯狂而残酷的掳掠,中国企业唯有走上海外寻矿之路才能实现自救与自强。
疯狂抢食的国际巨头
印度东部的奥里萨邦和卡纳塔克邦在进入2101年以来显得特别的惹人眼球。这里不仅招徕了韩国浦项制铁的安营扎寨,而且世界最大钢铁集团安赛乐米塔尔公司也在此安家落户。据悉,浦项制铁准备斥资190亿美元在奥里萨邦和卡纳塔克邦各建一家钢铁工厂,安赛乐米塔尔将出资264亿美在同样的地块上开发三个新建钢铁项目。实际上,钢铁巨头准备的好戏不止在印度上演。浦项制铁在印尼的60亿美元的钢铁厂项目将进入施工阶段,印度埃萨钢公司在卡塔尔兴建的一个年产钢材150万吨的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