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牡蛎脱苦加工工艺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 2010,37(2) 71
doi:10.3969/j.issn.1001—1994.2010.02.006
牡蛎脱苦加工工艺研究
位正鹏 李银塔 李钰金
(泰祥集团一山东省海洋食品营养研究院,荣成 264309)
摘 要:通过对发苦的牡蛎进行脱苦试验,寻找合适的脱苦剂。结果表明:用0.3%的食用碱水溶液处理
30min是牡蛎脱苦的最佳条件。根据车间小试设置了合适的脱苦工艺,进行了连续生产试验以及牡蛎中
苦味物质的安全性验证,证明牡蛎 中的未知苦味物质以及脱苦后的牡蛎均食用安全。
关键词:牡蛎 ;苦昧;食用碱 ;食品安全
甜、酸、苦、成、鲜是人类摄取食物时的五种基 到要求。要想既保持牡蛎的形态,又尽可能好地
本味感,它们皆有益于人体 I2],但是苦味的阈值 去除苦味,将苦味对感观的影响降至最低,就需要
最低 ,微量的苦味物质就能够刺激味蕾。由于人 重新探索牡蛎的脱苦方法。
们多喜甜厌苦,因此苦味会影响人们对食品的感
观 口味,从而影响食欲。 1材料与方法
苦味物质的种类很多,但多半存在于药品之
1.1试验对象与试剂
中,食品中比较少 。食品中的苦味物质 目前大致
发苦牡蛎来 自山东省荣成市爱源食品有限公
分为5类:生物碱、黄烷酮糖苷类、萜类和甾体类、 司,经检验无贝毒。白醋、料酒,生姜 (当地产)、
氨基酸和多肽类、无机盐类 J。食品发苦是多
白糖 (散装)、大葱(当地产)、盐、食用碱等从山东
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食品中往往含有多 欣和食品有限公司购买。
种苦味成分。如茶叶和可可中不仅含有生物碱, 将上述发苦牡蛎加热至熟,经过品尝,发现苦
还含有高浓度的苦味氨基酸。一般的食品和药品 味成分主要存在于牡蛎的内脏团中,而闭壳肌、外
发苦是因为它们本身含有苦味物质,而牡蛎发苦 套膜以及内脏包膜部分苦味很弱。
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1.2试验方法
为了脱除食品中的苦味,人们开发了一系列 1.2.1脱苦方法
的脱苦方法,目前国内外采用的主要有物理脱苦 1.2.1.1掩盖法 用 15g生姜、15g大葱榨汁,
法和化学脱苦法两种 J。前者主要包括包埋络 再分别与 15g料酒、15g白糖、10g食盐配成一
合、风味掩盖、吸附分离和溶剂抽提法等4种,后 定浓度的溶液,将整牡蛎以及剖成两半的牡蛎分
者则是利用某些化学反应达到脱苦效果,主要分 别放在上述溶液中浸泡 1h,主要是想利用这些材
为类蛋 白反应和底物竞争反应两类。包埋络合、 料的特殊味道来掩盖苦味。
吸附分离、溶剂抽提等物理法以及化学法主要应 1.2.I.2食用碱浸泡处理法 测定发苦牡蛎内
用于溶液的脱苦。而对于发苦的牡蛎,如果进行 脏内容物的pH值在6.0左右,稍偏酸,因此偏碱
水解 ,则上述方法基本可以应用;但是如果需要保 性的溶液可能会对苦味有一定的脱除效果。
持牡蛎的形态进行后续加工,则上述方法不能达 1.2.1.2.1不同浓度 的食用碱溶液处理 以
收稿 日期:2009—12—28
作者简介:位正鹏 (1982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食品新产品研发和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研究。
7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