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新政奏强音九万港企转及撤.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贸新政奏强音九万港企转及撤

外贸新政奏强音九万港企转及撤是转型还是转移? 一纸通告涉及在广东批准注册的9.25万家港资企业的命运,最令港企忧心的是,超过1万家在珠三角投资的港企将可能因此停产或收缩,250万内地生产工人的工作受到影响。 7月30日,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总商会及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负责人联合飞赴广州。香港五大商会正是为了中央政府下半年继续收紧加工贸易政策代表港商谈判而来。曾经受惠于内地贸易政策的香港企业,在新一轮贸易政策下,将不得不在成本大幅上升的“威胁论”中求生。 台账“实转”旋风 7月23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44号公告),对开展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的企业,实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即企业在合同备案时,须缴纳台账保证金。44号公告还首次把1800多类商品列为出口限制类。限制类商品则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在进口料件时,由海关收取与应征关税、进口环节税等值的保证金,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加工出口并办理核销后,再将保证金及利息予以退还。新政将于8月23日起执行。 内地享有出口退税的优惠,利用内地低廉的生产成本,依赖进口技术进行生产是这些港企的主要生存模式。而在新贸易政策下,港企的成本大幅增加,生存“威胁论”对港企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香港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近期报告《内地加工贸易政策对香港的影响》指出,有55.3%的企业表示,如果进口原材料时要缴付全数的关税和增值税作保证金,实行台账“实转”,将对流动资金构成沉重负担。有10.5%的企业表示,如果所需原辅料件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将会因成本上升而导致停产或收缩。有73.2%的企业反映,可能会不适应而被迫结业或收缩。按此推算,最坏的情况将导致1万家港企停产或收缩。超过1万家在珠三角投资的港企可能停产或收缩,250万内地生产工人的职位受到影响。 “这不是危言耸听,甚至说统计的数字还只是香港商会的统计,在这个统计之外受到影响的还应该有很多,特别是中小型外贸加工类企业。”中国国际税务咨询公司副总赵力民告诉记者。 逼内地港企产业转型 新政迫在眉睫,对于港企来说,预期政策调整的阴霾仍未散去。商务部产业司司长王琴华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曾透露,今年内,中国可能还会出台一部分禁止类和限制类加工贸易目录。 除了减少贸易顺差,国家无疑也希望通过一系列“激进”的手段逼迫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从低端移向高端,这是新政出台的主要目的。“其实说白了,就是解决珠三角地区的就业问题,现在是国家开始进行一个产业政策的调整。”赵力民说。 商务部中国企业国际发展协会副秘书长雷鸣则认为:“本次转移应该说是香港企业的又一次转移,上一次就是80年代末进入中国内地,从高成本的香港转移到低成本的珠三角,建立前店后厂的模式。而今,香港作为面向国际的贸易窗口,需要的是再一次的转型升级。”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丁午寿在返回香港后说,港商理解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的思路,从长远来看,把加工贸易企业转型成为三资企业是大势所趋,也是加工贸易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内地港企转型仍然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 据了解,五大商会代表希望得到缓行的主要建议包括:希望新的来料加工政策能分两年执行;允许中国银行提供的“信用保单”作为保证金的替代形式;希望广东省和中央政府鼓励外商做A类企业(即按海关分类管理标准,依法经营、无走私违规行为的加工贸易企业),并可在出口政策上享有一定优惠;对于鼓励类的高新技术产品,可在原料进口和设备进口上享受零关税。同时,五大商会还表示,希望中央政府简化外资企业在购买外汇方面的手续,允许外商以比较积极的方式帮助中央政府减轻外汇储备的压力。 对此,广东省方面的答复是,建议港商在收集政策可能造成的实际影响后,再集中向中央反映。商务部也在日前表示,应香港企业界的诉求,近日将会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专程到广东进行这方面的调研。 企业运营方式二次拆分 根据香港工业总会的最新数据,珠江三角洲的沿海港企中,34%属于进料加工,47.4%属于来料加工。 “所谓政策的调整,不是说取消了来料加工或者是进料加工这样一种贸易形式,而是说把它更加规范。那么我觉得它转型也好,撤出也好,转出也好,都是它企业自身面临的一个东西,这是市场变化要求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雷鸣分析 与其等待政策缓行,不如积极“自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柯银斌也开出了相类似的“药方”。他们认为,转型和转移这两条路都是可行的。 在香港和珠三角地区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不妨跟随产业转移,香港贸发局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37.3%的香港企业已计划把全部或部分生产,从珠三角迁往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以及泛珠其它地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