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中绿地发展趋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城市规划中绿地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规划中绿地发展趋势【摘要】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创造景观,提高生态效益,改善人居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本文总结了城市绿地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中的联系,分析并阐述了当前绿地系统发展前景和趋势。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地系统;发展趋势 二十一世纪的地球环境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发展导致急剧恶化,并且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爆炸,我们将面临更多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温室效应等等。 城市之肺――绿地,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系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营造景观,提供娱乐休憩场所,还能改善局部气候,影响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中配置绿地系统的思想,起初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与重视,而是随着人们对城市功能的认识逐步加深而逐渐形成起来的。在二十世纪城市化浪潮和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中,绿地由之前的单个的私人或公共庭园设计逐步发展为城市范围的绿地系统规划,之后又随着大城市群的形成又出现了区域范围的绿地系统规划。 1 城市规划中绿地系统发展过程 城市绿地系统经历了自然萌生,人工创意,公共绿地及生态绿地阶段,具体可分为七个阶段: 公共绿地(1810――1842)。随着近代大工业的产生,城市规模和数量的急剧扩大,以及城市人口数量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人类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发展现象。人们不断探索和实践解决方案,欧洲各国皇家园林开始定期或经常向公众开放,开始了近代公共绿地的先河。 公园运动(1843――1879)。十九世纪中叶,专家们思考着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城市,保护自然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等问题。1851年,美国近代第一个造园家唐宁(A.J.Downing)的积极倡导下,纽约市开始规划第一个公园,即后来的纽约中央公园。1858年,纽约中央公园的成功建设,不仅仅改善了城市形象和环境,并在经济和社会上都带来了正面的效益。随之在欧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即“城市公园运动”。 公园体系(1880――1898)。1880年,美国奥姆斯特德(F.L.Olmsted)提出了公园体系理论,逐渐发展为世界城市绿地规划的主要原则。 重塑城市(1898――1945)。城市绿地重点从局部调整转向重塑城市。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nezer 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城市人口30000人,占地404.7公顷,城市外围有2023.4公顷土地为永久性绿地。霍华德的追随者恩维(Unwin)提出了卫星城镇的规划建设理论,建议用一圈绿带把现有城市圈住,不再任其向外自由发展,多余的人口疏散到卫星城市中。芬兰建筑师沙里宁(Saarinen)试图缓解城市过分集中而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其中提到城市腾出大面积的工业用地应用来开辟绿地。美国建筑师斯坦因在规划新泽西州的雷德伯恩新城中,将绿地、住宅与人行步道有机的配置在一起,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离,这就是“雷德伯恩体系”。美国建筑师赖特(F.L.Wright)提出了“城市分散主义”,每个独户家庭周围有一英亩土地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粮食和蔬菜。1930年,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提出了“绿色城市”,他所提出的垂直的花园城市恰恰与赖特的水平花园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柯布西耶的垂直结构的主张被后人认为是另一种极端的“城市集中主义”,但是他的设计中对地上与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的解决现代城市发展的众多问题,并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战后大发展(1945――1970)。二战后,欧亚的一些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如苏联,在城市的战后重建中开始建设大规模的绿色城市。城市绿地建设迈入第二次高潮。 生态绿地阶段(1971――今)。1970年代初,生态学作为设计理论引入城市绿地规划,城市绿地开始了以改善城市环境及满足景观要求的生态绿地阶段。1971年,联合国召开了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国际协调会后,国外城市绿地建设呈现了重视生物圈的新特点。1980年代初,城市绿地进入了生态园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阶段,出现了山水城市,园林城市,世界花园城市和世界最适宜人居城市等理念。较早提出系统地运用生态手法规划的是麦克哈格(McHarg),利用生态的规划分析法(指规划应该在充分掌握各种自然条件和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制定,规划的结果和产生的开发活动不应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破坏),在对区域环境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和区域开发。之后拉尔鲁(Lyle)的《设计人类的生态系统》和特纳(Tuener)相继提出了以生态保护为目的的绿地空间系统的配置类型。 2 现代城市规划中绿地系统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规划中,绿地系统的生态化,信息化,以及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