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曦课件:永恒的民族精神.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晓曦课件:永恒的民族精神

*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一、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之魂 A.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B.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合作探究: 为什么唯独中国文明 生生不息,历久不衰?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 (1)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2)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赴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 (3)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竞技场 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游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表明:() A、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 C、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D、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D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 2、形成: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整体意识) 3、反作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1、内涵:是指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2.爱好和平 2、古代: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3、当代: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1、内涵:指中华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 3.勤劳勇敢 2、作用: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3、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内涵是指中华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立国兴邦之本。 4.自强不息 2、地位: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1、内涵: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八个月的残酷战斗,艰难跋涉,加之饥寒交迫、瘟疫流行,牲畜死亡殆尽,人口死亡大半,幸存者仅7万多人。土尔扈特东归谱写了一部震惊中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诗。 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经过半年多艰苦征程,终于到达中国新疆,完成了东归大业。 团结统一  材料2:中国维和部队在海地              应联合国要求,中国向海地派出了第一支赴国外执行 维和任务的防暴警察部队。他们加强与联合国各国维 和部队的联络、为后续部队建营房,并随时准备投入 打击犯罪、保卫重要设施和训练当地警察等任务中。 爱好和平 2006年都灵冬奥会--张丹张昊神奇获得银牌。 自强不息 孟泰精神  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当时配件奇缺,孟泰领着工人刨开厚厚的冰雪,把埋在地下和废铁堆里的各类器材一件件收集起来,几个月后收集了上千种、上万件。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   1949年6月鞍钢炼出第一炉铁水,炼铁厂修复的3座高炉用的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孟泰成为鞍钢人的旗帜,他的名字传遍全国。他的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被誉为“孟泰精神”。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鞍钢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 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高尚的自我牺牲品格,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勤劳勇敢 宏志班的故事 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全班50多名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都在200元以下。从北京10多个区县的40所中学汇聚起来而组成。这些学生不仅家庭生活困难,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屈的自强精神。他们中有全国“十佳”中学生,有全国奥赛的获奖者,有市级“三好学生”,98%以上都是共青团员。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这个宏志班学生奋斗经历的真实写照,更诠释了一个真理:个人命运的改变在于自强精神的培养,个人的自强又与一个自强不息的集体密切相关。相互激发、相互鼓励与自我磨砺、自我奋斗完美地结合,使宏志班成了中国青少年自强教育的一面旗帜。 自强不息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