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尾灯的组合设计和制造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尾灯的组合设计和制造规范

1.0目的 设计制造符合主机厂要求的组合后尾灯。 2.0范围 公司所有的组合后尾灯具灯。 3.0权责 3.1项目经理负责整灯项目的管理; 3.2标准工程师负责公司标准、通用件的审核; 3.3 材料工程师负责项目材料的审核; 3.4方案工程师负责整灯方案设计; 3.5结构工程师负责编制DFMEA、结构设计、进度跟进、技术沟通,参与编制PFMEA; 3.6配光工程师负责光学设计,参与编制DFMEA; 3.7模具工程师负责模具结构设计,参与编制DFMEA、PFMEA; 3.8工艺工程师负责工装、治具的结构设计、验收,参与编制DFMEA、PFMEA; 3.9工装、治具工程师负责工装、治具的制作; 3.10质量工程师负责检具的结构设计、验收,参与编制DFMEA、PFMEA;零件状态的确认; 3.11模具钳工负责模具、检具的制作; 3.12采购工程师负责外协外购件的进度; 4.0定义:无 5.0作业程序 5.1整灯方案 5.1.1整灯结构(3个方案的初步结构图) 5.1.2功能 5.1.2零件组成 5.1.3 光源 5.1.3.1白炽灯光 5.1.3.2LED 5.1.3.3反射器 5.1.4与车射安装方式( 钉紧固,橡胶垫减振,插销定位) 5.1.5密封方式 5.1.5.1硅胶/热熔胶密封 5.1.5.2热板焊接 5.1.5.3灯泡座密封 5.1.5.4灯壳后盖密封 5.1.6灯泡座的型号 5.1.7导线型号 5.1.8接插件、端子型号 5.1.9透气孔的大小、位置、数量。 5.1.10各零件的紧固方式 5.2三个方案的结构分析,灯具成型,安装点及位置,安装方式由主机厂提供不作分析,但对安装位置、定位销及螺栓固定的尺寸及公差仍需分析。 5.2.1结构要点及要求 5.2.1.1 5.2.1.2 5.2.1.3 5.2.1.4 5.2.1.5 5.2.1.5.1 5.2.1.5.2 5.2.1. 5.2.2要点 5.2.2.1结构的耐热性能(转向灯的耐热) 5.2.2.2结构的配光性及反射器性能 5.2.2.3LED耐热及热对寿命影响,对光衰的影响 5.2.2.4反射器的反射面的大小及反射器表面曲率对反射效率的影响 5.2.2.5防水、防雾性能(透气效率及密封性能) 5.2.2.6防错 5.2.2.7定位精度 5.3材料分析 5.3.1灯壳材料 5.3.1.1耐热性(验证) 5.3.1.2强度 5.3.1.3易成型性(包括热板焊、超声波) 5.3.1.4涂装性(包括免底涂) 5.3.1.5价格 5.3.2灯罩材料 5.3.2.1耐热性 5.3.2.2温度 5.3.2.3易成型性(包括热板焊、超声波) 5.3.2.4耐候性 5.3.2.5色度和透光率 5.3.2.6价格 5.3.3密封材料 5.3.3.1耐臭氧性(耐老化) 5.3.3.2压缩及压缩恢复性能 5.3.3.3硬度 5.3.3.4价格 5.3.4灯泡座 5.3.4.1耐热性(验证) 5.3.4.2价格 5.3.5其它材料性能 5.3.5.1强度 5.3.5.2可靠性 5.3.5.3价格 5.4耐热性 5.4.1多室、多光源热量聚集对整灯耐热的影响 5.4.2单室白炽光源对耐热的影响 5.4.2.1光源离反射镜侧部的距离,隔室间隙的影响,整灯空间大小的影响。 5.4.2.2光源灯丝的方向影响。 5.4.2.3灯头传导热的影响。 5.4..2.4透气孔对散热的影响,透气孔的数量、位置、孔径大小、透气膜、防水帽等对散热的影响。 5.4.2.5灯罩透光率对热量聚集的影响,(验证) 5.4.2.6气流对灯室耐热的影响 5.4.2.7外部流动空气对散热的影响 5.4.2.8材料的耐热性及热容量大小、导热性能的影响(验证) 5.4.3LED耐热 5.4.3.1耐热量对寿命及光衰的影响 5.4.3.2LED间距对热量聚集的影响 5.4.3.3LED密封处理对散热的影响 5.4.3.4LED所在空间对散热的影响 5.5密封防水、防雾 5.5.1密封材料的可靠性 5.5.1.1材料的耐臭氧 5.5.1.2材料的回弹性 5.5.1.3材料的压缩、恢复性 5.5.1.4材料的压缩比 5.5.1.5零件表面质量状况 5.5.1.6密封件接触面积 5.5.2防雾 5.5.2.1气流驱雾性 5.5.2.2各部间隙对气流驱的影响 5.5.2.3热量对雾气的影响 5.5.2.4光照对气流的影响 5.5.2.5外部气流对雾气的影响 5.5.2.6透气孔位置对气流的影响(防水膜影响) 5.5.2.7防雾验证 5.6配光 5.6.1反射类型(灯泡) 5.6.1.1配光面的立体角大小,ASAP验证(反射面的立体角) 5.6.1.2配光花纹的配光效率(反射面、透光面) 5.6.1.3反射室内直壁对配光的影响 5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