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工程材料课件第五章钢的热处理程序.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用乙炔-氧或煤气-氧混合气体燃烧得到的高温火焰喷射到工件的表面,当工件的表面的温度达到淬火温度,喷水快冷,获得表面层硬度和淬硬层深度的一种表面淬火方法。如图: 特点: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如大型零件、大模数齿轮的局部淬火。其缺点质量难以控制。 化学热处理:将金属工件放入含有某种活性原子的化学介质中,通过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被吸收、扩散渗入工件一定深度的表层,改变表层的化学成份和组织,并获得与心部不同的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与普通热处理不同,不仅有组织变化,同时也有表层成分的变化。 第六节 钢的化学热处理 种类:渗碳,渗氮、渗硼、渗金属等 某种元素渗入工件表面的条件: 1.钢具有吸收渗入活性原子的能力。该原子能溶入铁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在铁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或与铁有较强亲和力形成化合物。 1.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使之有利于溶入活性原子或与之形成化合物。 2. 利用化合物分解或离子转化得到渗入元素活性原子。 3.活性原子吸附,溶入钢件表层,并在保温过程中由表层向内 扩散,形成一定层深的扩散层。 2.渗入元素的原子必须是具有化学活性的活性原子,处于高能状态,能克服钢件表面铁原子的结合力,渗入钢件表层。 下面重点介绍渗碳和氮化。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主要使用的钢材:心部要求不高,尺寸较小的渗碳件常用低碳钢15、20号钢或低碳合金钢15Cr、20Cr。要求较高,尺寸较大的零件则用20CrMnTi、 20MnVB等制造。 低碳钢能满足心部韧性,但表面硬度低,不耐磨;高碳钢,热处理后表面硬度高,耐磨,但心部韧性太差,低碳钢渗碳淬火后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一、钢的渗碳 (一)渗碳的目的及用钢 目的:向钢的表层渗入碳原子,表层具有高的含碳量,经热处理后表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一定强度及较高的韧性和塑性。 (二)渗碳方法: 渗碳剂:渗碳用的介质。 根据渗碳剂的不同,渗碳方法分为:气体渗碳、液体渗碳、固体渗碳。 1、气体渗碳 将工件置于密封的加热炉中,通入气体渗碳剂,在900-950℃加热、保温、使钢件表面层进行渗碳。 常用的渗碳剂有煤油、甲醇等液体,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活性碳原子。 2. 固体渗碳将工件置于四周填满固体渗碳剂的箱中,加盖密封后送入炉中加热到900-950,保温足够时间达到渗碳层深度后出炉 常用的固体渗碳剂由木炭粒和催渗剂组成 气体渗碳生产率高、劳动条件好、渗碳质量易控制,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应用广。固体渗碳时间长,生产率低、劳动条件差、渗碳质量不易控制,但设备工艺简单,适宜单件小批生产。液体渗碳淘汰。 主要考虑的两个工艺参数: 渗碳时间:由渗层深度决定。时间越长,渗层越深,参照书表5-3。 1. 渗碳温度 渗碳温度选择原则:一方面有利于钢容纳更多碳原子和碳原子的扩散,应在较高温度奥氏体区进行;另一方面,又不能使晶粒粗大,性能变坏,变形严重,温度不能过高。一般在900-950℃。 (三)渗碳后热处理及组织性能 1. 渗层深度:渗碳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表示方法:(1)通过显微组织确定。钢渗碳后缓冷的组织,由表及里分别为过共析、共析、亚共析、中心原始组织,共析至原始组织之间为过渡区,渗层深度规定从表面到过渡区的一半距离。(2)硬度法,指经渗碳,淬火后由表层到HRC50处的垂直距离。 心部组织:低碳钢(15、20钢)为F+P, 硬度HRC15-20。 选择原则:根据性能要求及材料成分决定。 2. 渗碳后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 淬火可用直接淬火法(渗后预冷至860-800℃直接淬火+低温回火)或一次淬火法(空冷至室温,然后重新加热至 AC1 +30-50 ℃,淬火+低温回火) 3. 钢件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后的最终的组织: 表面组织:细小片状M‘ +少量碳化物,硬度HRC58-62 低碳合金钢(20CrMnTi)为板条状M+F+T,硬度HRC35-45。 4. 工艺路线:下料→锻造→ 正火→ 机械(粗)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机械(精)加工。 (四)渗碳后淬火与表面淬火的比较 渗碳后淬火比表面淬火淬硬层均匀、硬度高,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见书表5-6。 5.渗层厚度的选择:见书表5-4。 二、钢的氮化 氮化: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形成坚硬化合物层的化学热处理。 (一)氮化的原理和工艺 氮化工艺有气体氮化、液体氮化、固体氮化、离子氮化等。这里介绍应用较多的气体氮化。利用氨加热分解出氮原子,然后被钢表面吸收,形成氮化层。氮化温度500-570℃,设备在密闭的井式炉中进行。 1、氮化往往是最后一道加工工序(有时需精磨),氮化层很薄,所以精磨余量一般仅为0.10-0.15mm。为保证心部的综合机械性能,氮化前工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