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准备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准备课

几个问题   你还是炎黄子孙么?    血统重要还是思想观念重要? 我们的教育最应该做的事是什么? *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改变的力量 改变从现在开始…… 运城中学国学社 * .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古今读书人的人生理想 * 解涛 2013.1 国学准备课 通过几个故事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 故事一:一个留学生的故事 有个留学生刚到美国的时候,美国的同学非常的高兴:“啊,你从中国来,我听说中国有一本书叫《易经》,很有名,《易经》里讲些什么?你是中国人,快告诉我。“   “I am sorry,我也没有读过……” * [思考] 请问你自己读过多少?对我们的文化了解多少?   生长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五千年高度文化的地方,而我们的国民或孩子居然没有文化的成长,这叫作人造的文化侏儒症?文化的侏儒折射出的是没有长大的心灵。    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忘了中国文化了,中国人连中国书都不能读了!打开经史子集而不能读,还要靠翻译,就代表这个人不可能了解深度的中国文化。 *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假如中国人只是政治经济军事强大,那就应了西方人的一种看法,就是中国的可怕,我们除了各方面强大之外,我们的心灵也要成长,我们的文化也要再度地放光芒,我们除了让人畏惧之外,我们要让人尊敬,我们要让人喜爱,我们的下一代要有宽阔的心胸,要有悲天怜人的情怀…… 从哪里做起? 从文化地教养做起。 *   胡适四岁就开始读古诗,六岁上私塾开始背古文;到九岁就能自己看古典小说了。两年之内,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老师教给他第一本书叫《资治通鉴》,十一岁就读完了。到十三岁把《左传》读完了,把《左传》读完了,大概这辈子中国书都读过了,以后就是复习、综合、创造。 02胡适的故事 【思考】   任何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十三岁之前把所应该读的书全部读完。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要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大人才就跟这个人分家了。 我们接触传统文化究竟是早了还是迟了? *   胡适十九岁考公费留学,二十岁出国,二十七岁在哥伦比亚大学凭一篇《先秦名家研究》文章拿哲学博士。二十八岁回来北京当北大教授。后来写了一本书叫作《中国哲学史》。 02胡适的故事   就是这个人,在他成名之后,建议我们的教育部,不要再让儿童读古文。从此以后中国人没有胡适。出不来了!可怜的中国!   胡适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   什么叫白话文?不好好思考这点,万世不得超生! 02胡适的故事   03 唐德刚的故事   “本人就是胡先生所称许的,当年新学制教育小学生之一。不幸,我是个乡下孩子,祖父在家里开一个私塾来教我们几个亲戚的孩子。在国文这一课他却规定我们要背诵古文,作文也要用文言文,不许用白话文。我在这个私塾之内读了七八年之久,我的国文就从‘床前明月光’一直背诵到‘若稽古帝尧’。”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都背完了。   以最后连《左传选萃》和《史记精华录》也能整本的背。最后在家长的鼓励之下,竟然也主动去读《资治通鉴》和《昭明文选》这些大部头书。那时候才十一岁。   在我们十二岁那年春天,家长把我们插班到公立小学去。我还很清楚记得,我们在公立小学所上的第一堂国语课,是有关那个公鸡的白话诗:喔喔喔,白月照黑屋;喔喔喔,只听富人笑,哪闻穷人哭;喔喔喔,喔喔喔。 * .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