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现代学术史上的“陶诗品第”之争 杨焄 论文摘要:齐梁时期的钟嵘在《诗 .doc

现代学术史上的“陶诗品第”之争 杨焄 论文摘要:齐梁时期的钟嵘在《诗 .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学术史上的“陶诗品第”之争 杨焄 论文摘要:齐梁时期的钟嵘在《诗

現代學術史上的“陶詩品第”之爭 楊焄 論文摘要:齊梁時期的鍾嶸在《詩品》中將陶淵明列入中品,後世不少評論家都認為品第不公。及至現代,由古直率先發端,提出在《太平御覽》所徵引的《詩品》上品詩人名單中原本就列有陶淵明,隨即引發不少學者參與爭論。或引據文獻,認為今傳《詩品》曾遭後人篡改;或認為對於鍾嶸如此品評,根本毋庸置疑,由此展開對《詩品》的版本源流及體例義法,鍾嶸的詩學觀念及品評標準,乃至陶詩的流傳及接受情況等一系列問題的深入研討。 關鍵詞:鍾嶸;《詩品》;陶潛;陶詩品第;學術轉型 齊梁時期的鍾嶸在《詩品》中將陶潛列入中品,激起後世不少非議。尤其是明清以來的評論家,往往質疑鍾嶸品評不公。在現代學術史上,圍繞著《詩品》中“陶詩品第”的話題,再度引發一大批學者展開討論,整個過程持續了半個多世紀。在這場爭論的前半程原本已有定讞,卻由於種種原因,使得餘波不斷。經過曠日持久的論戰,促使諸多學者從不同角度深入研討《詩品》及陶詩在流傳、接受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重新梳理這樁影響深遠的公案始末,不難發現傳統學術研究在現代轉型過程中所呈現出的一些重要特徵。 一 、從“宜在上品”到“本在上品” 這場爭論最初起源於古直在1926年出版的《陶靖節詩箋》,書中提到:“鍾嶸《詩品》列陶公於中品,後世論詩者多譏其不當,然考《御覽》五百八十六引鍾嶸《詩評》曰:‘古詩、李陵、班婕妤、曹植、劉楨、王粲、阮籍、陸機、潘岳、張協、左思、謝靈運、陶潛十二人,詩皆上品。’是則今傳《詩品》乃後人錯亂之本,以此蔽罪鍾嶸,嶸不任受矣。”他對自己的新發現顯然極為得意,在兩年後刊行的《鍾記室詩品箋》中又重申此論: 案《太平御覽》五百八十六:“鍾嶸《詩評》曰:古詩、李陵、班倢伃、曹植、劉楨、王粲、阮籍、陸機、潘岳、張協、左思、謝靈運、陶潛十二人,詩皆上品。”據此則陶公本在上品,今傳《詩品》列之中品,乃後人竄亂之本也。 他依據《太平御覽》的引文,對《詩品》中的陶詩品第提出異議,認為今本序次曾遭後人改竄。“陶公本在上品”的重大發現特別引人矚目,在當時極具社會影響力的《申報》曾經連續刊登廣告推介古直的系列著作,在提及《鍾記室詩品箋》時就突出這一點進行宣傳:“評詩名著,無過《詩品》。前人病其抑陶公,此箋據《御覽》證明陶公本在上品也。”藉助現代出版印刷和新聞傳媒的力量,古直就此揭開了這場“陶詩品第”之爭的序幕。 古直的“新發現”在令人驚詫興奮之餘也不免心存疑惑:雖然卷帙浩繁,但《太平御覽》並非罕見之書,難道千百年來就無人覺察,而尚待今人發覆?可細究之後,就能明白事出有因。前代有關《詩品》的研究,絕大部分都散見於詩文評著作中,從未有人深入調查其流傳本末。清代考據學興盛,《太平御覽》等類書雖備受重視,但鮮有利用其中資料去研討集部文獻的。而早期的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對相關文獻的考察並不充分。郭紹虞在1933年發表的《詩話叢話·鍾嶸〈詩品〉》中說: 其書在宋以前猶不甚顯,故唐宋類書,除本有詩話性質者,如《吟窗雜錄》等,間或節引數語以外,餘如《藝文類聚》、《初學記》、《北堂書鈔》、《太平御覽》、《事類賦注》等書均未見稱引。自明以來,刊行叢書之風漸盛,於是《詩品》遂以收入叢書之故,始見流行。因此,關於《詩品》的板本亦殊不易稽考。 郭氏治學向以細緻嚴謹著稱,但在介紹《詩品》的流傳過程時,顯然也沒有留意到《太平御覽》曾經徵引過其中部份條目。郭氏論文發表已在古直《詩品箋》出版之後,仍有如此疏漏,足證當時的《詩品》研究者對《太平御覽》尚未給予應有的關注。 正因如此,古氏之說甫出,便得到不少人的讚譽和肯定。就在《詩品箋》問世的同一年稍後,當時兼任金陵大學和東南大學教授的胡小石出版了《中國文學史講稿上編》,其中也議及“陶詩品第”的問題: 把陶公置於中品的公案,後世人多有不平之鳴。關於此點,我倒有一樁小小的發見。就是鍾嶸原來是把陶公置於上品的,我的根據並不是近日流行的《詩品》的版本,乃在《太平御覽》第五百八十六卷文學類引《詩品》的地方。明明上品列有十二人,陶淵明正是其中之一。《太平御覽》為宋太宗太平興國時所輯,所據書當為唐本或五代本。今本置陶公於中品,想來系北宋以後始如此,而且陶公的詩,頗合於鍾記室所舉的“多非補假,皆由直尋”的標準。 從時間上判斷,極有可能只是直接採納古氏之說。滬寧兩地往來便利,在南京任教的胡小石要看到在上海出版的《陶靖節詩箋》或《鍾記室詩品箋》,自然極為方便。 又隔了數年,方孝岳的《中國文學批評》出版。這部早期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中的力作在述及《詩品》時提到: 《四庫提要》說:“梁代迄今,邈踰千祀,遺篇舊製,什九不存,未可以掇拾殘文,定當日全集之優劣。”這段話或者比較是持平之論。但《太平御覽》五百八十六引鍾嶸《詩評》(《隋書·經籍志》亦作詩評),原將陶潛放在上品。安知我們現在的傳本,不是後人的竄亂呢?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