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日治时期的政治发展 一、台湾的割让与武装抗日 (一)台湾、澎湖
第1課 日治時期的政治發展
一、臺灣的割讓與武裝抗日
(一)臺灣、澎湖割讓日本的關鍵戰役:【 】
時間 清光緒20年(西元1894年),歲次甲午 原因 因為中國藩屬【 】內亂,日本出兵朝鮮,與中國爆發戰爭 結果 (1)清廷戰敗,1895年與日本簽訂【 】條約
(2)【 】、【 】割讓給日本
(開始長達50年的日本殖民統治(1895年-【 】年)
臺灣民主國:抗拒日本接收
背景 (1)臺灣官民再三爭取清廷挽回,並爭取列強聲援,但均告失敗,只好尋求自救
(2)丘逢甲等人倡議成立【 】,對抗日本接收 國旗 【 】 年號 【 】(永遠臣服於大清之下) 主要人物 (1)總統:【 】(臺灣第三任巡撫) (被戲稱十日總統
(2)義軍統領:【 】
(3)大將軍:劉永福 抗日經過 (1)日軍登陸:日軍先由【 】(今新北市貢寮區)登陸,攻克基隆
(2)民主國瓦解:日軍登臺後,唐景崧認為無力抵抗日本,返回中國大陸
(3)日軍進城:日軍進入【 】城,6月17日進行始政典禮,開始統治臺灣
(4)最後作為:臺南的【 】繼續領導抗日
(5)終告失敗:雙方軍力懸殊,劉永福棄守返回中國大陸,臺南淪陷,臺灣民主國滅亡
(二)風起雲湧的武裝抗日行動
1.漢人的抗日行動:以民族革命與宗教結社方式發起的抗日事件
名稱 時間 領導者 抗日經過 苗栗事件 1913年 【 】 在苗栗號召義勇軍反抗日本人,結果失敗 (民族革命性質 西來庵事件 1915年 【 】 (1)策劃地:「西來庵」(今臺南市)
(2)宗教性質:藉民間信仰、宗教結合同黨
(3)起事地:【 】(今臺南市玉井區)偷襲派出所 (又稱噍吧哖事件
(4)結果:事機洩漏,遭臺灣總督府武裝鎮壓,這是日治時期 犧牲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抗日事件 影響 (1)【 】事件後,漢人不再有大規模武裝抗日行動
(2) 知識分子轉而採取非武裝的政治、社會運動,來爭取臺灣人民的權益
2.原住民的抗日行動:以【 】事件為代表 (電影賽德克.巴萊的背景故事
背景 (1)掠奪【 】資源:總督府掠奪山地樟腦與森林資源,封鎖原住民的生活空間
(2)剝削苛刻:日本警察在山地權力過大,要求原住民負擔沉重的勞役
(3)日本警察娶原住民為妻,但離開後常拋棄原住民妻子 時間 西元1930年 領導者 泰雅族馬赫坡社頭目【 】(現已正名為【 】族) 地點 霧社(今南投縣仁愛鄉) 抗日經過
(1)莫那魯道率領族人襲殺霧社日人, 爆發霧社事件(2)日本調派軍警鎮壓,用轟炸機、【 】 強力攻擊(3)唆使其他原住民加以襲擊
(造成原住民死傷慘重 影響 (1)導致當時臺灣總督與許多官員引咎辭職
(2)震驚國際,總督府重新檢討對【 】的統治政策 (不再使用武力鎮壓
二、殖民體制的建立
(一)中央:總督專制體制的建立
統治機關 1895年,日本在臺北設立【 】,是臺灣的最高統治機關 總督專制 臺灣【 】是最高行政首長 首任總督 【 】 總督職權 臺灣總督擁有【 】、【 】、【 】、【 】等大權於一身 法源依據 1896年,日本政府發布【 】(法律第六十三號)
(授權臺灣總督可公布具有等同法律效力的命令(立法權)
(二)地方行政體制
行政區劃 (1)日本統治初期,總督府沿襲清廷舊制設立縣、廳,之後歷經多次調整(2)1920年代以後,確立州、廳的行政區劃(3)最後確立為【 】州【 】廳 地方行政 (1)地方行政機關需在上級機關的指揮監督下處理政務(2)地方官員全由【 】,欠缺自主權與【 】權
(三)警察與保甲制度:地方行政以警察為中心,保甲為輔佐
1.警察制度
目的 總督府為加強對臺灣的社會控制 權力 (1)在各地廣設警察【 】,執行法律、維護公共秩序與治安。
(2)監督地方公共事務:調查人口、負責管理衛生。
(3)地方行政以【 】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