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胡适与铃木大拙的禅学论辩.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适与铃木大拙的禅学论辩

胡適與鈴木大拙的禪學論辯 /施文蓓 一、前言 胡適(1891-1962)與鈴木大拙(1870-1966)皆為推動當代學術思潮界中不 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此二者於禪學研究之觀點卻有迥然不同之理念,公開其往 返書信之內容後,究係禪研究應從何路數的探討遂不可避免地造成學術界的爭論 熱潮。本文將以胡適及鈴木之往返書信為底,援引當代西方學者Arthur Waley 及 James D. Sellmann 的觀點為代表,一看學者對其論辯之回應為何,並企圖於闡 述的過程中間或加入筆者自身對此論辯內容、及後世學者所作回應之觀感,期更 促進禪學多元化之研究空間,而非僅止於定奪是非之工作。 二、胡適與鈴木之論辯內容 胡適於文首即澄清其與鈴木的最大不同處,乃在於研究禪時所使用之方法, 其痛批鈴木否定理解禪的智能,主張唯有將禪置於適當的歷史背景下來研究,才 能得到知性與理性的了解。胡適以為,將禪作非理性解釋之最大問題,即是有意 忽略此種歷史的研究方法,若一味沉溺於反歷史、非歷史的進路,則其所得之結 果將僅止於宣稱:「禪就是禪,完全超乎吾人邏輯的理解」,而不能對禪有正確理 解。 胡適開頭所顯的歷史進路方法,似乎即與鈴木的非理性研究方法劃下不相容 受的界線鴻溝,因而在鈴木的答信中,亦反批胡適的史學進路,認為儘管胡適對 禪的客觀歷史資料把握甚為詳細具到,但不因此即等同於對禪本身的了解,亦 即,歷史角色之主體性並非只消通過客觀史料即可把捉得到,而是需由個人自身 的直觀體會後才能領會得到。故吾人可見論辯時雙方立場的分歧──胡適以史學 進路來著手,鈴木則視禪為獨立於歷史之外的生命,可名之為「非理性」進路, 以此來展開歷史上轟動一時的禪學論辯。 胡適以其所發現敦煌寫本為支持證據,視神會、惠能一系的崛起係神會善用 不同政治局勢下所得之產物,在結合起整部佛教發展脈絡史看來,頂多可稱為佛 教自身內部的一種革新(革命)。故,中國禪的建立其實只是佛教內部之一大革 新,而此種說法吾人可視為胡適本人對禪宗的一種判教。 上述胡適之判教觀點,鈴木顯然頗不以為然,其認為禪並非單一消極性、革命 性運動,其中實蘊含某種非常積極肯定的東西,而促使禪師們不得不如此,此即般 若直觀之真義。鈴木再由土地、人種性格為切入點來關照中國禪的發生原因,認為 中國禪師們以日常生活具體對象為題材,將不同問題作不同對待處理,般若直觀由 是在這生活場域裡律動作用出,此是中國禪只能具現於中國的真正原因。故鈴木提 高惠能的地位於龍樹、世親等人的直接法嗣──鈴木此種判教手法充分流露其個人 強烈之主觀見解,從而巧妙提高禪於世界思想中之一偉大地位,吾人可由其細膩描 1 摹之手法中一探究竟。 再者,胡適將神會「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的「知」字譯為「Knowledge」, 鈴木指責此正好顯出胡適本人對禪的不了解。鈴木以為知識(Knowledge)屬主 體與客體間的關係,為分別知,而此處的「知」應作「般若直觀」解──其中不 再有主客之分,是自我意識、純粹覺悟,亦是禪體驗,為知性所不能了解取代者。 鈴木區分分別識與非分別智,認為胡適所了解者僅達於分別識之層級,此正顯其 史學研究(理知方法)的缺陷,若一味秉此外圍路數,則終不能通透禪本身。 以上為胡適與鈴木二人論辯之大略。質言之,吾人可從中歸納出大方向之不同點 ──研究進路及對禪悟的看法(理性與非理性)二面向,而此二面向又為一體之 兩面,即研究方法的不同,固然造成了彼此對禪悟定義之不同理解,反之,亦因 著彼此對禪悟所抱方法信念的不同,是又加深了彼此方法間的隔闔分歧,此為筆 者對此論辯所作概略解讀,而於下文將進入另一階段之回應。 三、對胡適與鈴木論辯之回應 Sellmann在文章中,直言胡適與鈴木對禪一字的翻譯不同:胡適以Ch’an表 中國禪學派,鈴木之 Zen 則意指構成生活上的各種東西──Zen is life,此二 人使用不一致之字,其實反映論辯背後非為真正嚴格意義的爭論,一如胡適控告 鈴木不瞭解禪歷史,但鈴木真正關涉者乃於禪經驗,而鈴木指責胡適無資格談禪 本身,實則胡適之用心僅於揭現歷史真相,故此論辯雙方焦點並未瞄準,可為一 場誤發砲彈(misfire)的爭論。姑不論此二人之論辯究係為誤發砲彈與否,吾 人今乃就論辯之研究進路及對禪悟的看法二面向著眼,一看學者對其論辯之回應 為何。 Waley 於其文裡,當下即點明鈴木禪學所犯方法學上的矛盾──誠如鈴木自 身的反對史學進路,但吾人仍可於其相關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