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性调控及信贷风险防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紧缩性调控及信贷风险防控

紧缩性调控及信贷风险防控2010年,西方金融业仍处于一片愁云惨雾中,中国的银行业却一枝独秀,创造了历史性的良好业绩,各家银行的利润总量均创新高,同时不良资产降到历史新低。不可否认,国内银行业在2010年取得的骄人业绩与2009年约9.6万亿元天量增长的信贷规模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喜悦的同时,切不可忘记银行家们所说的“风险是利润的影子”这句深刻的名言。 2010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 可以看出,面对“十二五”开局保增长与控通胀的两难选择,中央采取的对策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尤其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实施“适度宽松”后,在新的一年里转向“稳健”,并已陆续采取了许多压缩流动性的措施,包括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信贷规模控制。 紧缩型宏观调控的负面作用 宏观调控如果采取“急刹车”式的紧缩政策,虽然能使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但每次调控抽紧银根使货币流通量下降,都会出现经济急剧收缩的现象。 如在1986~1989年的紧缩性调控中,1986年上半年不少城市、地区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产品积压,流动资金周转缓慢,企业亏损面扩大。1988年商品零售额增长率从27.8%猛降到8.3%。1989年、1990年连续两年经济增长速度骤然降至4.1%和3.8%,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率最低的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因经济建设大起大落而引发的不良后果。例如1988年后,海南严重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达300亿元,甚至出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被关闭的银行――海南发展银行。1993年底,广东省惠州市房地产畸形发展泡沫的破灭。1993年北海市的“超常规发展”,遗留下“烂尾楼”工程108个,积压资金超过200亿元。还有全国兴起的“开发区热潮”中,县级以上的开发区最多时达到6000多个,造成大量的土地、资金、人力、物力的浪费。此外各地风起云涌的建设大学城热、中央商务区热,无不给银行留下难以处置的不良资产,深刻的经验教训值得记取。 在国家紧缩型的宏观调控形势下,许多企业资金必然受到影响甚至倒闭,曾经如日中天的民营企业也会面临厄运。如在1992~1996年宏观调控中轰然倒下的企业有:沈阳飞龙公司(1996年)、太阳神集团(1996年)、郑州亚细亚商场集团(1996年)、深圳巨人集团(1997年)、济南三株实业公司(1998年)、广东“爱多”VCD公司(1999年)、南德经济集团(1999年)等。在2003~2008年宏观调控中折戟沉沙的企业有:沈阳欧亚实业有限公司(2002年)、上海农凯发展集团公司(2003年)、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河北大午农牧集团(2003年)、德隆系(2004年)、江苏铁本集团(2004年)、科龙电器集团(2005年)、上海富禧投资公司(2006年)。从富豪榜上陨落的明星企业家更是多不可数。 尽管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最终失败的根源可能有包括原罪在内的种种原因,但是赶上国家紧缩性调控,银行收紧了信贷资金,对其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代又一代的民营企业在大浪淘沙的历史年代中,经历了短暂的生命周期后销声匿迹,而留下巨额不良资产的伤痛,却是让提供信贷支持的银行家们去品尝。 从近代中外金融历史看,银行和企业的兴衰基本是同命运的。如果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必然带来银行坏账的增多,企业发生危机,银行就难逃厄运,犹如常言所说:企业今天的困难,就是银行明天的困难。因此,银行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务必要小心,不要成为盛宴曲终人散之时最后买单的冤大头。 对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出台稳定物价的16条措施以及央行收紧流动性的一系列举措,都说明中央已经开始了新一轮宏观调控。但通过对比以往历次宏观调控的情况,本次调控存在的问题是:(1)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经济和投资已经潜在过热。在已经连续两年投资规模和货币供应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统计数据披露的CPI仍显保守,由此误导决策层未采取相应的措施给经济降温。(2)在时间上没有提前行动。中国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