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路试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沈阳铁路试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阳铁路试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0小题,每小题分).郭沫若认为“初税亩”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 清代《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乾隆帝的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该图谱( ) A. 叙述了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情况 B. 描绘了我国古代植棉到织布的过程 C. 反映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形 D. 揭示了我国农耕经济下的富足生活 9.1852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D.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指的是创办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 D.天津机器制造局 .下面是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以下不能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商办企业规模小、资金少B.商办企业发展迅速 C.民族工业在外资压迫下纷纷破产D.外资工厂资本雄厚 .1895年至1911年,上海新办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112家,占全国总数的25.1%,开办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的28.6%。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商标是识别某商品、服务或个人企业的显著标志显示,1923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的比例1:30增大到1:4 A. 中国民族工商业迅猛发展 B. 欧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日本不断扩大了对华侵略 D. 国民政府领导举国经济建设 14. A.是中国最早的股票,开风气之先 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 C.是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 D.中国金融证券业发达,大量企业上市 15.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6.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18.辽宁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是因为该省 A.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机器工厂 B.最早将资本主义工商业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C.建成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 D.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 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到: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B.问题 C.加重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 D..从1956年到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这一时期,影响经济曲折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指导思想的“左”倾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