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及古筝的区别.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铭记一段琴乐,欢聚一堂挚友。愿以毕生之所求,广传琴乐于天 下——铭乐堂寄语 銘乐堂古琴:古琴与古筝的区别 其一,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 古琴:原名 “琴”,亦称 “瑶琴”、“玉琴”、“七弦琴”,本世纪初期为了和其他乐器的统称 区别,改称为“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有实据可考至少形成于3000多年 前,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 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诗经 ·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 ·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等记载。 古筝又名秦筝。早在战国的时候筝就已经流行了:“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 瑟、罄筑、弹筝。”(《战国策—齐策》)。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 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筝的起源主要有四种说法:说法一、相传秦时有婉无 义者,将瑟 (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说法二:筝筑同 源说:在史料上也有不少记录,根据东汉应劭《风俗通》的记载,『筝,谨按礼、乐记,五 ,筑身也』,及同时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叙述到 『筝,鼓弦筑身乐也』。说法三:筝是由 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改革而成的,史载:汉应劭《风俗通》『仅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 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说法四:筝为汉代京房所造, 承上述旧唐书音乐志提到:『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其后述是『筝与瑟同而 弦少。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 铭记一段琴乐,欢聚一堂挚友。愿以毕生之所求,广传琴乐于天 下——铭乐堂寄语 铭记一段琴乐,欢聚一堂挚友。愿以毕生之所求,广传琴乐于天 下——铭乐堂寄语 其二,形制上的区别: 古琴琴身以琴面与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系有7根 ,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 拴绕于雁足(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 古琴由桐木和梓木所制,形体造型颇有典故。琴体总长度为3尺6寸5分(折合约1225mm), 以象征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则代表地,以此印证 “天圆地方” 之说。古琴共有十三个徵位,装饰以金玉的圆点来标示其泛音音位,演奏时以指触 ,即十 三音也。古琴的七根弦系进化演变而来,史书记载,最早期的古琴仅设有五根 ,以象征金、 木、水、火、士,周文王为悼念其死去的儿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根弦武王在伐纣时,为鼓 舞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有 “文武七弦琴”之称。 古琴的结构颇有分寸讲究,详尽分类有琴额、岳山、承露、起项、琴颈、琴肩、琴 、 徵位、琴腰、龙龈、冠角 (焦尾)等。古琴弹奏的时间越长,琴音会越圆润、淳和,若长时 间闲置不弹而一朝拾起,其声音会回生而黯然失色,所以有人说古琴善通灵性,便是指此。 古琴常见的造型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区别是依琴体的项、 铭记一段琴乐,欢聚一堂挚友。愿以毕生之所求,广传琴乐于天 下——铭乐堂寄语 铭记一段琴乐,欢聚一堂挚友。愿以毕生之所求,广传琴乐于天 下——铭乐堂寄语 腰形制而不同。琴漆的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古琴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 的不同,可形成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断等,有断纹的琴,其琴 音清淳、明澈,外观美观,所以更显名贵。 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 ,战国末期发展成12 ,隋代13 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也有增加到 24-26弦的筝。琴弦均匀排列 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于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从乐器形制、制作 工艺与构造上来说,今天的筝已与古时的筝有较多区别。 目前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 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 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 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 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 有 “蝶式筝”、“转调筝”等。 其三,音域、音色、表现力上的区别: 铭记一段琴乐,欢聚一堂挚友。愿以毕生之所求,广传琴乐于天 下——铭乐堂寄语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