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变质岩石学60周年回顾
中国变质岩石学60周年回顾
游振东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引言
1949年以前,中国变质岩石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即定有一些变质岩方面的著述,也是
偏重于变质地层学方向的。但从一些早期研究。如 1941年程裕淇<西康道孚附近之古生代
晚期喷出岩及其变质>(会志21卷 1期);1944年彭其瑞与朱夏:<西康富林附近之震旦
纪前火山岩系及侵入岩>(会志24,1-2期)。1945以后重要的研究工作如1948年陈孟熊
<甘肃中部皐兰系变质岩之初步观察>和宋叔和<甘肃皐兰杂岩之初步研究>(会志28卷,
2/4期)。明显看出当年变质岩石学研究与矿产勘察密切结合的趋势。
另外,此一时期变质构造岩的研究也已经引入,例如,1946何作霖<山西五台结晶片
言之岩组研究及其在构造上之意义>王嘉荫<衡山花岗闪长岩中石英脉之岩组分析>(均见
会志26卷)。便是代表作。
1949年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百废待兴,变质岩石学也获得迅速发展的
机遇。60年来完善了变质岩石学学科的建设。开拓了研究领域;深化了研究内容;提高了
科学研究水平,促进了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本文试图对1949――现在,这60多年来变质
岩石学的进展作一简要回顾。
建国初期(1949――1958)
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工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变质岩石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得到蓬
勃的发展。在铁矿找矿方面,李春昱,沈其韩等在鞍山的找矿勘探获得进展,<辽宁鞍山樱
桃园至眼前山铁矿地质>专著1958年地质出版社出版.程裕淇等领导的对湖北大冶-鄂城
等地的铁矿勘探综合形成了<对于勘探中国铁矿问题的初步意见>(1953,地质学报33卷
2期)黄懿- 裴荣富等<论大冶式铁矿> (1957地质学报37卷2期).在铜矿方面,李希
勣等<云南东川铜矿地质>(1953地质学报33卷2期);宋叔和<祁连山一带黄铁矿型铜
矿的特征与成矿规律> (1955,学报35卷 1期).以及基于中条山铜矿的普查,王植发表<
中条山式斑岩铜矿>(学报1957,37卷)等都是很有影响的论文。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一系列基础地质问题摆在面前:鞍山式条带状铁矿的成因,涉及
华北前寒武纪发展的认识;大冶夕卡岩型铁矿,涉及夕卡岩成因及岩浆热液成矿;甘肃白银
厂铜矿的勘探,引出细碧-角斑岩的发育与区域构造的认识问题。
前寒武纪地质方面,王曰伦领导的五台山地质队,结合铁矿普查,对五台山五台系地层
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该队名义提出<五台山五台纪地层的新见>(学报 1952,32卷)
① 作者简介:姓名 游振东 性别 男 职称 教授 专业 地质学
提供了五台山五台群地层剖面,对该区前寒武纪的认识刷新了Belly Willis 等人在<
Research in China>一书对五台山的概略认识。大致与此同时,赵宗溥(1954)发表<中
国前寒武纪地层问题>(学报,第34卷)。
1956-1957马杏垣教授领导的北京地质学院师生对五台山进行了系统的1 ︰5万地质调
查,较全面研究五台山的地质构造,并且厘定了该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历史。为研究华北地区
前寒武纪奠定了基础。
发展时期(1958――1978)
为了满足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发展的要求,1958年起,全国各省,除西藏之外,普遍开
展了1︰20万 的区域地质测量和矿产普查工作。为全国地质矿产情况的了解奠定了基础。
这其中高校的地质院系师生,贡献很大。
以北京地质学院为例,马杏垣教授领导的湖北大队,池际尚教授领导的山东大队,赵鹏
大教授领导的福建大队等都作了大量的工作。以山东大队为例,1958年起与山东省地质厅
合作组建山东区域地质测量第一大队,对山东西部泰安 新泰等8幅开展1︰20万区域地质
测量,1959年开始向西扩大至肥城 济宁向东扩至掖县 日照 胶南共14幅。1961年有 8
幅通过部级验收.通过多年的工作,对泰山群进行详细研究,从中识别出新泰雁领关组和山
草峪火山沉积变质岩系。揭示了胶东与鲁西在地质结构上的明显差异,在鲁西,寒武系之下
还有一层晚前寒武纪的土门组,它不整合于泰山群变质基底之上.这就深化了对郯庐断裂的
认识,指出沂沭断裂带的存在。这些实际资料成为日后研究山东省区域地质的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