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秩律》论战国秦汉间禄秩序列的纵向伸展.docVIP

从《秩律》论战国秦汉间禄秩序列的纵向伸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秩律》论战国秦汉间禄秩序列的纵向伸展

从《秩律》论战国秦汉间禄秩序列的纵向伸展 阎步克 【分类名称】先秦、秦汉史 【分 类 号】K21 【复印期页】200401 【原文出处】历史研究 【作者简介】阎步克,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100871 【内容提要】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的面世,使我们得以找到一个新的参考点,更清晰地揭示战国秦汉间禄秩序列的纵向伸展进程。禄秩的最高秩由秦国之千石,进而是二千石、中二千石,直至御史大夫和丞相也形成秩级;同时低端的一些细碎秩级消失了,禄秩的上下段趋于匀称。禄秩具有面向于“吏”的“吏禄”性质。上述过程显示,更多高级官僚被王朝以“吏”的形象定性定位了。同时中央官的秩级不断向上伸展,而郡县王国官的秩级却相形下降,中央对地方的强势政治地位,在官阶安排上也得到了保障。 【关 键 词】汉代/禄秩/秩律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一书(注:文物出版社,2001年。),其中的《二年律令》中包括有一种《秩律》。《秩律》约34枚竹简,1700字上下,残缺不算太多,是吕后时期中央王朝对官吏禄秩的法律规定。 ????以往在叙述西汉禄秩序列时,一般是利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秩级记录,辅以《史记》、《汉书》以及卫宏《汉旧仪》等书中的零散材料。不过《百官表》所记已是西汉后期禄秩,西汉前期是否如此,尚有疑问。以俸额为官阶的做法发端于战国,《百官表》所显示的那个样子一定经历了一个演进过程。以前对这个演进有如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现在情况就不同了,《秩律》把汉初禄秩原貌公诸于世,由此就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禄秩萌生、发展,并取代爵级而成为官阶基本尺度的历程。从偏重“品位分等”的先秦爵级到偏重“职位分等”的汉代禄秩,传统中国官阶制发展的这两大阶段究竟是如何转化的,也由此可以得到更多认识。 ????本文以《二年律令·秩律》为中心,考察以“若干石”俸额为尺度的禄秩之变迁,把它在战国秦汉间的向上伸展舒张过程,作为叙述主线。 ????  一 战国秦汉的禄秩序列变迁 ????《二年律令》的下限是吕后二年(前186年)。根据《秩律》中长信诸官的特殊地位,还可以推定它大致就是吕后当政时的法规。《秩律》的基本格式是罗列若干官名,随后注以秩级。这些秩级是:二千石、千石、八百石、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三百石、二百五十石、二百石、一百六十石、一百二十石,共十一个秩次。 ????《秩律》中这个序列是前所未知的。谢桂华先生已指出:“关于汉代的秩等,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师古注,分为万石、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一百石,计15等……而据现存《秩律》有明确秩禄石数记载者,则……共11等,显然与前者有较大的差别。”(注:谢桂华:《二年律令所见汉初政治制度》,《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别?它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呢?下面就开始本文的讨论。 ????按“万石”之秩,《百官表》颜注只说是“丞相号称万石”,却无法断定它是法定秩名(注:参看周国林《汉史杂考》“三公不宜称万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当然,尽管没有法定秩名,若把丞相看成一个特殊秩级的话,那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从丞相俸禄看,它跟御史大夫、中二千石以下各级,确实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序列,而禄秩最初就是从俸额来的。不过若把丞相看成一个秩级,那么就得一视同仁,把位在“上卿”、居于中二千石之上的御史大夫、将军也看成秩级才好。对此后面还要加以讨论。在《秩律》中御史大夫与诸卿相同,都只是二千石之官而已。中二千石形成一个秩级,以及御史大夫、将军更居中二千石之上,都是《秩律》之后的事情。 ????《百官表》颜注所列禄秩,并不足以概括西汉禄秩全貌,只是汉成帝以后的情况。王鸣盛说颜注“直取《续汉志》以注《百官表》,以后汉制当前汉制也”(注: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34《官奉》,台湾大化书局,1984年,第292页。),学者大都接受这个看法(注:当然也有学者质疑其说,如杨天宇先生,见其《汉代官俸考略》,《河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杨先生所论不是没有道理。我也觉得颜注所列禄秩,可以折射出西汉成帝以后的禄秩情况。)。《百官表》:“成帝阳朔二年(前23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由此八百石、比八百石、五百石被合并于六百石、四百石了;说明此前存在着八百石、比八百石、五百石三秩。又《汉书》卷88《儒林传序》公孙弘上奏有“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一句,官蔚蓝、何德章先生因云西汉秩级“比百石”(注:官蔚蓝:《西汉的俸禄制度及其政治》,《中央日报》1946年8月3日;何德章:《中国俸禄制度史》(黄惠贤、陈锋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9页。)。《续汉书·百官志》:“中黄门,比百石”。(注:《续汉书·百官志》还有“诸侯、公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